-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柳宗元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之理。
2.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作手法。
3.领悟文中“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重点:体会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作手法。
难点:领悟文中“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种树郭橐驼传》。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种过树呢?种树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么,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他是如何种树的呢?又通过种树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道理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二、了解背景:?中唐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国力衰落,百姓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但是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
三、文题解读:???接下来,我们来解读一下文题。“种树郭橐驼传”,“种树”是郭橐驼的职业,“郭橐驼”是人名,“传”是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但这篇文章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而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题材,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比喻性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那么,郭橐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什么会被称为“橐驼”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本文共5段,每段段意概括如下:
1.介绍郭橐驼的形貌及名字由来。
2.介绍郭橐驼的籍贯和技能。
3.写郭橐驼种树的经验。
4.话题转移到政事上来,借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5.点明写作目的。
五、课文研读
(一)研读前两段
问题探究:1.作者是如何塑造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的?
角度
文中语句
人物特征
?
名字
“不知始何名”,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
?
出身卑微
体貌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
身体病残
性格
甚善,名我固当
豁达豪爽
?
技艺
(职业)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
?
技术精湛
?
2.第2段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郭橐驼种树本领高超全面?
?
内容
描写方法
?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
?
正面描写
?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
侧面描写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对比反衬
(二)研读第三段
请结合文本,比较郭橐驼种树和别人种树的不同之处,并完成下面表格。
对象
方法
态度
结果
?
郭橐驼
?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
?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
?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
?
他植者
?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
?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
木之性日以离矣
?
小结:文章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说理的形式,将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态度和结果与他植者进行对比,突出了种树要顺应树木生长规律的道理。
(三)研读第四、五段
第四段:?将种树管树之理运用到吏治中去
思考: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2.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烦、祸——呼、鼓、聚、击、召
3.他植者的种树和官理有何相似之处?????????
对象
行为描述
结果
相似之处
结论
?
他植者
根拳,土易,培不当,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肤?,摇其本
?
?
木之性日以离矣
?
?
勤虑害树
?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
?
长人者
(官吏)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无以蕃吾生而安吾性,故病且怠
?
?
繁政扰民
?
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
??
小结:第四段运用了类比说理的形式,将他植者种树与官吏治民进行类比,突出了种树要顺应树木生长规律和官吏治民要顺应百姓休养生息的规律有相似之处,警告统治者不要繁政扰民,要顺民安民。
4.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
背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繁政扰民犹如勤忧害树。
5.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传其事以为官戒
真正意图:
????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解决问题(加法).docx
-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pdf
-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探索.pdf
- 古诗三首《从军行》.doc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docx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docx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 “双减” 政策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新思路.docx
- 第七章 第 2节 功.pptx
- 8.3 第2课时 实数的性质及运算.pptx
- 说文解字进课堂《探秘“明”字,点亮智慧——日月明字理识字拓展》.docx
- 作业设计Unit 8 Our Blue Planet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
- SEFC BookII, Unit4 A garden of poems, The third period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
- I’m excited about the things that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future.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
- Unit 1 Animal friends.Start up 教学设计 docx(1)(1)(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
- 教学设计 (1)Unit8 Our Blue Planet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
-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
- 11.30分享版《19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数学广角—搭配.docx
-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