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非煤矿山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

2025版《非煤矿山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Page1页,共NUMPAGESPages12页

非煤矿山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的识别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明确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途径、核查整改流程、奖励机制及宣传引导等要求,确保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非煤矿山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

第二章报告内容

第四条非煤矿山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方面的事故隐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违规操作:如从业人员未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擅自修改作业程序或省略必要的安全步骤。

2.忽视安全指令:不执行或故意违反安全生产指令,如未佩戴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3.无证上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或无相应资格证书即上岗作业。

4.管理失误: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如指挥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从事危险作业,或擅自更改已经审批通过的安全措施。

5.疲劳作业: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员工体力不支,影响作业安全。

6.心理不适:员工心理状态不佳,如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能增加事故风险。

7.酒后上岗:员工酒后进入作业区域,严重危害作业安全。

8.忽视安全警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视而不见,随意穿越或触碰危险区域。

9.缺乏应急知识:员工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不熟悉,影响事故初期的有效处理。

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老化:设备超出使用年限或存在严重磨损,未及时更换或维修。

2.设计缺陷:安全设备设计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行业标准,存在固有安全隐患。

3.维护不足:未按规定对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4.违规改造:未经批准擅自对设备进行改造,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

5.缺失警示标志:未在关键位置设置清晰、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6.监控系统失效:监控、报警、防护等安全设备损坏或关闭,无法正常发挥保护作用。

7.电气线路隐患:电气线路老化、裸露、乱拉乱接,存在触电或火灾风险。

8.起重设备问题:起重设备未经检验合格或存在超负荷使用、制动失灵等问题。

9.特种设备违规: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设备未按期检测或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地质灾害风险:作业区域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通风不良:作业场所通风系统不完善,导致有害气体积聚,影响员工健康。

3.照明不足:作业区域照明设施不足或损坏,影响员工正常作业和识别隐患。

4.温湿度异常:作业场所温度、湿度超出正常范围,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和员工健康。

5.噪音污染:设备噪音超标,未采取降噪措施,影响员工听力健康。

6.粉尘控制不力: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收集和处理,易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

7.危险作业监管不严:进行爆破、吊装、动火等危险作业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8.废弃物处理不当:废石、废水、废气等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9.自然灾害应对不足:对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不足。

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1.隐患排查不全面:未按要求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或排查不深入、不彻底。

2.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建立或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不明确、不具体。

3.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形同虚设,未得到有效执行。

4.教育培训不足: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高。

5.应急预案不完善:未制定或未及时更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开展应急演练。

6.外包作业管理混乱:将生产经营项目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或对外包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7.安全投入不足:未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导致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短缺。

8.风险评估缺失: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或新设备、新工艺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导致安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防控。

9.信息化管理滞后:未建立或有效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导致信息不畅通,管理效率低下。

10.档案资料管理不善:安全生产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更新,无法为隐患排查和整改提供有效支持。

第三章明晰报告途径

第五条为确保员工能够便捷、高效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S安全教育交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本人从事安全工作多年,已持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有着丰富的化工及工贸安全管理经验,能提供指导或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检维修等资料,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0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