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古诗全文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春望》古诗全文赏析

一、古诗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古诗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三、古诗注释

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4.恨别:怅恨离别。

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6.家书:家信。抵万金:值万金,形容家书珍贵难得。

7.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8.浑:简直。欲:将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四、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七岁便能作诗,十四、五岁时便已在文坛崭露头角。杜甫一生历经坎坷,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其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颠沛流离,饱经苦难。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其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将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此时的长安已被叛军蹂躏得满目疮痍,一片破败景象。杜甫在沦陷区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心中满怀悲愤,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写下了这首《春望》。

六、全文赏析

诗的开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七、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诗中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对山河破碎、草木丛生、花鸟惊心等春日景象的描写,将自己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沉痛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以小见大:诗人从个人的视角出发,通过描写自己在战乱中的所见所感,如感时落泪、恨别惊心、盼家书等,反映出整个国家在安史之乱中的悲惨遭遇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兴衰。

3.炼字精妙:诗中许多字词用得极为精妙,如“破”“深”“溅”“惊”等。“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后的破败景象,触目惊心;“深”字描绘出长安城荒芜冷落的状态,满目凄凉;“溅”“惊”二字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赋予花和鸟,使无情之物化为有情,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感伤之情。

八、内容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深沉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期盼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愿望。

九、白话文演绎

在那动荡不安的

文档评论(0)

小小梦想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小助手,资料用不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