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日光性皮肤病规范.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特色治疗日光性皮肤病规范

光是一种连续的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波长以nm(10??m)为单位,且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而能量越小。日光中能引起皮肤病的有紫外线(UV)和可见光,UV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UVC、UVB和UVA,其中UVB和UVA是引起光敏性皮肤病的主要作用光谱,UVB主要累及表皮,UVA主要累及真皮。正常皮肤对光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其机制包括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及皮肤成分对光的吸收(主要是黑素细胞)。

日光(主要是UV)照射对皮肤的影响包括免疫抑制、光老化、诱导肿瘤和导致光敏性皮肤病等,后者的发生机制包括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二者可同时存在或以其中一种为主,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

光毒性反应是一种非免疫反应,是由光能产生的毒性物质(如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炎症介质(如趋化因子、蛋白酶等)直接作用于皮肤引起,可发生于任何个体。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光毒性反应和慢性光毒性反应,前者主要是UVB的作用,一般发病急、病程短、消退快,病变主要在表皮,表现为晒斑、红斑、水肿甚至水疱。水肿或水疱主要是由UVB和UVA长期反复照射所致,病变主要在真皮及血管,表现为皮肤的光老化和光致癌作用等。

光变态反应是一种由光能参与的免疫反应,只发生于少数具有光敏素质的个体。某些光敏物质吸收光能后可形成半抗原,并与体内大分子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后者诱导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光变态反应(如日光性荨麻疹)和迟发型光变态反应(如多形日光疹)。光敏物可分为内源性(如卟啉)和外源性(如某些药物、食物等)。

一、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也称为日晒斑或日晒伤,是一种主要由290~320nm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局部皮肤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皮肤反应,可以认为是皮肤对日光照射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

(一)病因病机

皮肤接受了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以UVB为主。皮肤经紫外线过度照射后,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局部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如IL-1、IL-6、TNF、组胺、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弥散入真皮,引起血管扩张、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从而引起表皮、真皮的炎症反应。发病情况视日光强度、暴晒时间及个体皮肤敏感性而异。

(二)临床表现

长期室内工作者突然短期室外劳动,或野外长途行军或进行较久的日光浴后易发生,浅肤色人群易发,在高山、雪山、海滩等环境易发,春末及夏季多见。多发生在暴晒日光后2~12小时内。皮损一般局限在曝光部位,初发皮损为鲜红至猩红色水肿性斑,边缘鲜明,重者可起水疱,局部自觉灼痛。皮损广泛时可有全身不适、寒战和发热等全身症状。数天后红斑和水肿消退,继以脱屑和暂时性色素沉着。

临床分为两期:

1.一度晒伤局部皮肤于日晒后出现弥漫性红斑,境界清楚,24~36小时达高峰,72~120小时后逐渐消退,留色素沉着及脱屑。

2.二度晒伤局部皮肤日晒后肿胀,甚至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物为淡黄色浆液。有灼痛或刺痒甚,可伴有心悸、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依据

1.皮肤受到强烈日光暴晒后数小时内发病。

2.好发生在暴露部位皮肤,如面、颈、耳、手臂等处。

3.表现为局部皮肤弥漫性红斑、水肿,严重时可发生水疱,甚或大疱。

4.自觉患处灼热,干燥、微痒或刺痛。衣着摩擦处灼痛。

5.轻症者皮疹在1~2天由鲜红逐渐转变暗红,继而脱屑、消退,遗留不同程度色素沉着。

6.日晒面积广泛且病情较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心动过速等全身反应。

7.见于春末夏初,肤色浅者易得病。

(四)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有过敏源或刺激物接触史,皮疹主要发生在接触部位。

2.植物日光性皮炎食用特殊植物(如灰菜)后经受日晒而发病。

3.烟酸缺乏症病史中有导致营养缺乏的因素,除皮疹之外有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

(五)中医特色治疗

1.辨证论治

(1)内治法

①风热湿毒证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医方集解》普济消毒饮加减。桑叶12g,薄荷10g,香薷12g,黄芩10g,牛蒡子15g,桔梗12g,板蓝根30g,生山栀12g,蒲公英10g,炙僵蚕12g,生甘草6g。

②热入营血

治则:凉血清营,清热解毒。

方药:《医方集解》清瘟败毒饮加减。鲜生地黄30g,丹皮12g,赤芍12g,黄芩10g,生山栀12g,生石膏30g,知母12g,玄参10g,连翘12g,桔梗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未破溃或红肿,小水疱轻度渗出者,用蒲公英、野菊花或生地榆,马齿苋适量煎汤待冷后湿敷,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亦可外搽三黄洗剂。

②局部糜烂,化脓,坏死者,九一丹掺在青黛膏上敷贴,每日1次。

③选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氢氧化钙溶液)、三黄洗剂等,湿敷。

④可用生肌白玉膏、甘草油(甘草、

文档评论(0)

小刺猬知识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药学、临床药师持证人

主管药师、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美国MTM药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3日上传了中级药学、临床药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