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VIP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塞诗歌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

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功名,渴望施展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卢纶等。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

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边塞诗主要内容: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或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

同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边塞诗常见意象:

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

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

常见乐器、乐曲:羌笛、胡笳、芦管、鼓、角、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等

边塞诗艺术特点:

雄浑雄壮浑厚豪放苍凉苍劲萧瑟奇寒奇丽

辽阔壮阔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判断边塞诗: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

拓土开边。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

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边塞诗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2)对比;(3)衬托;(4)象征;

(5)比喻;(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等。;

①雄浑壮丽奇异独特的风光赞颂

②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赞美】

④征人久战不归的哀痛,思乡思亲之苦【思妇】

⑤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批判愤懑士卒艰辛/民不聊生的悲悯同情

⑥外族入侵的担忧报国无门的愤懑

⑦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边塞诗名句: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教学目标

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

3、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高适(704—765)

字达夫;世称高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在当时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在边塞诗中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歌颂了将士的战功,还陈述了边防策略。此外,还揭露了封建军队中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大器晚成

人生逆袭64岁,任剑南;

鉴赏诗歌;

题目解读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

一支曲调的名称。“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

“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

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

幅较长。

“燕歌行”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怨旷之情或者

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和戍卒生活的艰苦,内容多写燕赵

边塞之事。;

诗歌序言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跟随主帅张守珪出塞回来的客人,写了一

首《燕歌行》给我看。我感慨于戍边征战的事情,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

他。

作用:

交代时间、事件、写作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创作背景□□

张守珪时任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主持北边第契丹的军事;史

载他曾隐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所以此诗含有

讽刺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高适作此诗之前不久,曾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

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