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鄙其小器》全文、翻译、赏析及考点解析.docxVIP

《孔子鄙其小器》全文、翻译、赏析及考点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孔子鄙其小器》全文、翻译、赏析及考点解析

一、典籍源流与文化背景

1.文本溯源与传承脉络

“孔子鄙其小器”核心内容出自《论语·八佾》,聚焦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辅以《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治国事迹,形成“评价+史实”的解读体系。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文本文化价值在于:①儒家思想载体通过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展现儒家“以礼义衡人物”的价值标准;②人物评价范式体现“功过并论、以义为先”的人物评判逻辑,影响后世史论写作;③文化概念延伸“小器”成为“格局狭隘、礼义缺失”的代名词,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话语。

本文传播特点:①经典语录收录“管仲之器小哉”被《论语》列为核心章句,历代儒家典籍多有引述阐释;②思想研讨焦点孔子对管仲“功”与“过”的矛盾评价,长期是儒家义利之辨、王霸之辨的重要议题;③现实借鉴价值“小器”与“大器”的辩证关系,为当代个人修养与治国理政提供思想参照。

2.核心形象与时代背景

-核心人物形象:①孔子:坚守礼义的思想家。其形象特质:义利分明既肯定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功绩,更批判其“不知礼”的小器;②标准明确以周礼为标尺,认为“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等行为僭越礼制,故斥其“小器”;③格局宏大虽鄙其小器,却认可其“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贡献,评价客观辩证。②管仲:功过并存的政治家。其形象特质:治国奇才推行“尊王攘夷”策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实现“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霸业;②礼制缺失生活奢靡,“有三归,官事不摄”,其住宅、排场僭越诸侯规格,违背孔子推崇的周礼;③务实功利以霸业为重,在礼义细节上有所妥协,与儒家“以义为先”的理念形成张力。

-时代语境春秋“礼崩乐坏与霸政兴起”背景:①政治格局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崛起,管仲的霸政是时代需求的产物;②文化危机周礼所维系的等级秩序崩溃,诸侯、大夫僭越礼制现象普遍,孔子对此痛心疾首,故以礼义批判管仲;③思想交锋儒家推崇“王道”(以仁义治国),而管仲推行“霸道”(以武力与谋略称霸),二者思想理念的差异,导致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充满张力。

3.文化意义:《孔子鄙其小器》的三重价值

①思想规范价值确立儒家“以礼义评人物”的标准,强调个人修养与治国理政需以礼义为根基;②历史评价价值提供“功过兼顾、义为优先”的历史人物评价范式,影响《史记》《汉书》等史著的写作;③人格修养价值以“小器”警示世人避免格局狭隘、僭越失度,倡导“大器”所蕴含的礼义品格与广阔胸襟。

二、原文呈现(选自《论语·八佾》《史记·管晏列传》,附字词注释)

(《论语·八佾》)子贡问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或问管仲曰:“管仲之器小哉!”子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字词注释:

1非仁者与:不是仁人吧(“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2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小白与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最终桓公获胜,杀公子纠(管仲曾辅佐公子纠)。

3不能死:不能为公子纠殉死(指管仲未自杀殉主)。

4相之:辅佐他(指齐桓公)。

5一匡天下:使天下的一切得到匡正(“匡”指“纠正、扶正”)。

6微管仲:如果没有管仲(“微”指“如果没有”)。

7被发左衽:头发披散,衣襟向左开,指少数民族的装束(“被”同“披”)。

8匹夫匹妇之为谅:普通男女的小信小节(“匹夫匹妇”指“普通百姓”;“谅”指“小信,拘泥于小节”)。

9自经于沟渎:自己吊死在沟渠里(指为小信而死)。

10器小:器量狭小(“器”指“器量、格局”)。

11三归:指管仲有三处住宅,或指收取万民归缴的市租(此处指生活奢靡)。

12官事不摄:做官的人不兼职(指管仲手下官员众多

文档评论(0)

ziliaoguai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 K12 同步 / 拔高资料 + 职业考试备考干货!精选高频考点、真题解析、专题讲义,内容适配考点,助力学生提分、考生高效备考。资料更新及时,按需选品,帮你备考少走弯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