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孟母断织》全文、翻译、赏析及考点解析
一、作者与典籍背景
1.史料源流与文本定位
“孟母断织”典故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其载“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使其广为流传。其史料价值在于:①教育史料是中国古代“母教”的典型案例,展现战国时期家庭教育理念;②叙事特质以“对话+动作”推动情节,通过“断织”这一具象行为传递抽象道理,避免说教;③文化影响成为后世“劝学”“教子”的经典范本,被纳入蒙学教材,影响深远。
本文创作特点:①场景聚焦以“孟子归学—孟母断织—母子对话”为核心场景,浓缩典故精华;②细节传神通过“方绩”“断织”“惧问”等动作细节,凸显人物心理与教育张力;③意蕴延伸在还原典故基础上,暗含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增强文本现实意义。
2.核心人物与时代背景
-孟母(仉氏):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母亲,中国古代“贤母”典范。其教育特质:①教子有方善于通过具体事件引导孩子,而非空洞说教,如以“断织”喻“学业中断则前功尽弃”;②远见卓识深知“学业成败在恒心”,及时纠正孟子“自若”的懈怠心态;③言传身教以“绩织”的辛劳与“断织”的决绝,让孟子直观感受“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孟子(孟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典故中展现其成长轨迹:①初始状态年少求学时心有懈怠,对学业缺乏敬畏;②转变契机见母亲断织而“惧”,进而领悟“断织如断学”的道理;③成长结果此后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大儒,印证孟母教育的成功。
-时代语境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私学兴起”的背景:①教育需求诸侯争霸推动人才需求,私学兴盛,家庭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②儒家理念儒家重视“修身治学”,“持之以恒”是治学核心要求,孟母教育理念与儒家思想相契合;③母教传统战国时期已有“母教”文化雏形,孟母断织进一步强化了“贤母教子”的文化范式。
3.文化意义:“孟母断织”的教育智慧与精神传承
典故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三重维度:①教育方法论“具象喻理”的教育方式——以“绩织”需连贯、“断织则无用”喻指“学业需坚持、中断则废”,为后世教育提供“直观化、情境化”的教学范式;②治学精神象征“断织”警示人们:治学如绩织,需日积月累、不可半途而废,成为中国传统“勤学”精神的重要符号;③母教文化标杆孟母作为“贤母”典范,其“严而有智”的教子风格,奠定了中国古代母教文化的核心内涵,影响后世如欧阳修母“画荻教子”等典故的形成。
二、原文呈现(拟唐宋笔记体,参《列女传》校注,附字词注释)
孟子少时1,从师求学2。一日归3,孟母方坐机上绩织?,见之问曰?:“今日学何所至??”孟子漫应曰?:“如昨日耳?。”
孟母勃然作色?,以刀断其织1?。孟子惧11,跽而问其故12:“母何怒而断织也13?”
母曰:“子之废学1?,犹吾断斯织也1?。夫绩织者1?,积丝累寸1?,以至丈匹1?;今断之1?,则前功尽弃2?,徒费心力21,终无所成22。子求学亦然23:夫子教汝2?,需日积月累2?,潜心钻研2?;今汝归而曰‘如昨日’2?,是心不在学2?,与断织何异2??若再如此3?,终将一事无成31!”
孟子闻之32,愧甚33,再拜曰3?:“儿知过矣3?!此后必发奋苦读3?,不敢有丝毫懈怠3?。”遂朝夕勤学3?,终成儒家亚圣3?。
1少时:年少的时候(“少”指“年少、年轻”)。
2从师求学:跟随老师学习(“从师”指“跟随老师”)。
3归:回家。
4方坐机上绩织:正坐在织布机上织布(“方”指“正在”;“机”指“织布机”;“绩织”指“织布”)。
5见之问曰:看见他就问道(“之”代指孟子)。
6学何所至:学习到了什么程度(“何所至”指“到了什么地步、程度”)。
7漫应:随便回答(“漫”指“随意、不经心”)。
8如昨日耳:和昨天一样罢了(“耳”指“罢了”,表语气)。
9勃然作色:突然变了脸色(“勃然”指“突然、猛然”;“作色”指“变脸色”)。
10以刀断其织:用刀剪断她正在织的布(“以”指“用”;“其织”指“她正在织的布”)。
11惧:害怕、恐惧。
12跽而问其故:跪坐着问其中的原因(“跽”指“跪坐,古人坐姿,臀部着地,双膝前屈,上身挺直”;“故”指“原因、缘故”)。
13何怒:为什么发怒(“何”指“为什么”)。
14子之废学:你荒废学业(“子”指“你”,对人的尊称;“废”指“荒废、放弃”)。
15犹吾断斯织也:就像我剪断这布一样(“犹”指“就像、如同”;“斯”指“这、此”)。
16夫绩织者:那织布的人(“夫”为发语词,无实义)。
17积丝累寸:积累蚕丝,一寸一寸地织(“积”“累”均指“积累”)。
18以至丈匹:以至于织成一丈、一匹的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