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PAGE1—
《许金不酬》全文、翻译、赏析及考点解析
一、典籍源流与文化背景
1.文本溯源与传承脉络
“许金不酬”寓言最早见于明代刘基《郁离子·僣乱》,是中国古代诚信主题寓言的经典代表作。其文化价值在于:①诚信警示范本以“商人落水许金却食言”的故事,揭示“言而无信必遭唾弃”的处世法则,成为后世批判失信行为的寓言典范;②明代寓言瑰宝继承先秦诸子“寓理于事”的创作传统,融合明代社会现实,兼具故事性与讽刺性;③道德教化载体浓缩古人对“重诺守信”的朴素道德认知,为后世伦理教育提供生动文本。
本文创作特点:①情节跌宕以“落水—许金—获救—食言—遭斥”的叙事链条推动故事,矛盾冲突层层递进;②对比鲜明通过商人“许金时的急切”与“获救后的吝啬”对比,凸显人物性格反差;③讽喻直白借旁观者之口直接批判商人失信行为,点明“失信者难立于世”的主旨,无需隐晦却发人深省。
2.核心形象与时代背景
-商人:失信寡诺的典型。其形象特质:①急功近利落水时为求生机,许诺“百金”报酬,全然不顾后续兑现;②言而无信获救后立即反悔,仅付“十金”,以“汝,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搪塞,暴露吝啬与无信;③象征意义代表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重利轻义”的投机者,警示人们“利欲熏心终将丧失立身之本”。
-渔者:淳朴守信的对照者。其形象特质:①见义勇为见商人落水毫不犹豫“拯之”,展现朴素的助人精神;②坚守道义对商人食言虽未激烈争执,却以沉默体现不满,与商人形成鲜明道德反差;③象征意义代表民间“重诺守信”的朴素价值观,是对失信者的隐性批判。
-旁观者:道德批判的发声者。其形象特质:①明辨是非直击商人失信本质,以“君许百金而酬十金,无乃不可乎?”诘问,后又以“若鱼者也,一日数死矣”警示,言辞犀利;②功能意义替代作者直接发表议论,强化寓言的道德批判力度,推动主旨升华。
-时代语境明代“商品经济与道德困境”的背景:①经济变革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逐利之风盛行,部分商人“重利轻义”,诚信缺失问题凸显;②思想交锋程朱理学强调“义利之辨”,而现实中逐利行为冲击传统道德,“许金不酬”正是对这一矛盾的文学回应;③寓言功能强化明代寓言成为针砭时弊的重要工具,刘基《郁离子》借寓言批判社会乱象,“许金不酬”便是对失信风气的有力讽刺。
3.文化意义:《许金不酬》的三重价值
《许金不酬》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三重维度:①道德教化价值以商人失信的故事警示“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一旦失信,即便暂时获利,终将失去他人信任;②社会批判价值映射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道德滑坡现象,呼吁“义利兼顾”,为后世规范商业伦理提供历史镜鉴;③文学示范价值以极简叙事承载深刻道德批判,开创“以日常事件讽喻社会道德”的寓言范式,影响后世如《聊斋志异》中道德寓言的创作。
二、原文呈现(拟明代寓言体,参《郁离子》,附字词注释)
济阴之贾人1,渡河而亡其舟2,栖于浮苴之上3,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1?,则予十金11。渔者曰12:“向许百金13,而今予十金1?,无乃不可乎1??”贾人勃然作色曰1?:“汝,渔者也1?,一日之获几何1??而骤得十金1?,犹为不足乎2??”渔者黯然而退21。
他日22,贾人浮吕梁而下23,舟薄于石又覆2?,而渔者在焉2?。或问渔者曰2?:“何不救诸2??”渔者曰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2?。”立而观之3?,遂没31。(拟明代寓言创作,参《郁离子》)
1济阴之贾人:济阴郡的商人(“济阴”古郡名,今山东菏泽一带;“贾人”指“商人”,“贾”读gǔ)。
2渡河而亡其舟:渡河时沉没了他的船(“亡”指“丢失、沉没”;“舟”指“船”)。
3栖于浮苴之上:停留在浮草上(“栖”指“停留、依附”;“浮苴”指“水中浮草、枯草”)。
4号焉:大声呼喊(“号”指“大声哭叫、呼喊”;“焉”为句末语气词)。
5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渔夫驾着船去救他(“渔者”指“渔夫”;“以舟”指“驾着船”;“往救之”指“去救他”,“之”代指贾人)。
6未至:还没到(贾人身边)(“至”指“到”)。
7贾人急号曰:商人急忙呼喊说(“急号”指“急忙呼喊”)。
8我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阴郡的豪门大户(“巨室”指“豪门大族、有钱人家”)。
9能救我,予尔百金:能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予”指“给”;“尔”指“你”;“百金”指“一百两金子”,古代“金”常指黄铜)。
10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载到岸上(“载”指“装载”;“升诸陆”指“送到岸上”,“诸”是“之于”的合音)。
11则予十金:却给了十两金子(“则”指“却”;“予”指“给”)。
12渔者曰:渔夫说。
13向许百金:先前许诺给一百两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