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将相和》第1课时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册别
五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与廉颇的坦荡胸怀。课文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戏剧性,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民族精神的重要文本。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意思,但对古代人物性格、历史背景的理解仍较浅显。他们喜欢听故事,对英雄人物充满好奇,但缺乏深度思考与情感共鸣。部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表达不够清晰,需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其从语言细节中挖掘人物心理,提升思维品质与审美创造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1.通过了解“将相和”的历史典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精髓,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2.在品读人物言行中,体会忠诚、担当、宽容等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
1.能准确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含义,并能用简练语言复述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尝试在写作中模仿运用。
思维能力
1.能围绕“为什么将相最终和好?”这一核心问题,梳理事件逻辑链,进行因果推理与比较分析。
2.在小组讨论中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发展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1.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感受语言节奏之美与人物形象之美,提升审美感知力。
2.创意设计“将相和”连环画或海报,展现人物关系演变过程,体现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内容及内在联系,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通过关键语句分析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与廉颇的知错能改,体会“和”的深层意义。
难点
1.深入理解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怀,以及廉颇“负荆请罪”的心理转变过程。
2.引导学生从历史视角看待矛盾冲突,理解个人恩怨与国家大义之间的权衡。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物卡片、角色头饰、任务单、黑板贴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初识“将相”
【5分钟】
一、诗词引入,激趣启思
(一)、播放古风音乐,展示战国地图
教师播放低沉悠扬的古琴曲,同时在PPT上呈现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的地图,标注赵国位置,配文字:“公元前279年,赵国都城邯郸,一场关乎国运的较量悄然展开。”
引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它发生在赵国,主角是两位传奇人物:一位是手持长剑、镇守边疆的武将,另一位是手无寸铁却舌战群臣的谋士。他们本是敌对,却最终携手共保江山。你们猜是谁?
1.提问:你从“将”“相”这两个字联想到什么?“将”是将军,“相”是宰相,他们分别掌管什么?
2.预设回答:将军负责打仗,宰相负责治国;将军统兵,宰相理政。
3.教师小结:没错!“将”是武将,“相”是文官。可是在这个故事里,这两位原本对立的人,却因为一件大事,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名字,就是——廉颇与蔺相如。
二、课题揭示,任务驱动
(一)、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黑板中央书写“将相和”三个大字,用红色粉笔圈出“和”字,并提问:
“‘和’是什么意思?是和平?和谐?还是和解?”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记录关键词:和睦、团结、和好、化解矛盾。
2.引出核心问题:这两位本不和的人,为何最终能和好?他们经历了什么?
3.布置任务:今天我们将化身“历史侦探”,破解“将相和”背后的秘密。你们的任务是——找出三个关键事件,还原人物心理变化,完成一份“将相和”真相报告。
三、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铅笔圈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词语。
2.思考: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用箭头连接起来吗?
3.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故事的核心内容,写在课本空白处。
4.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是否能抓住主线事件。
5.随机点名三位学生分享概括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完璧归赵”: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蔺相如挺身而出,维护赵国尊严。
-“负荆请罪”:廉颇主动认错,两人冰释前嫌。
1.观看地图与音乐,进入情境。
2.回答“将”“相”的含义,参与猜测人物。
3.提出“和”的多种理解,参与讨论。
4.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完成初步概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日月潭》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 14《小狗学叫》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 2025-202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备考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docx
- 2025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模拟练习.docx
- 2025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模拟练习及答案.docx
- 2025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二轮专题试卷文言文模拟练习.docx
- 2025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卷模拟练习及答案.docx
- 2025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模拟练习及答案.docx
- 2025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