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口腔癌术后护理课件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04护理诊断05护理目标与措施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7健康教育——“出院不是终点,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08总结目录
01前言
前言站在护士站的窗前,望着走廊尽头那间术后监护室的灯光,我总会想起三年前参与的第一例口腔癌术后护理——那位52岁的货车司机张师傅,因舌癌晚期接受了半舌切除+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术后第3天,他躺在病床上,气管套管里发出粗重的呼吸声,左手前臂取皮区裹着厚厚的纱布,右手却死死攥着女儿的手,指节发白。那时我才真切意识到:口腔癌术后护理从来不是简单的“换药、量体温”,而是一场与时间、与生命质量的“双向奔赴”。
据2023年《中国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数据,我国口腔癌发病率近十年增长17.3%,其中舌癌、颊癌占比超60%。随着显微外科技术进步,“根治性切除+组织瓣修复”成为主流术式,但术后5年生存率仍受复发、功能障碍等因素制约。而临床数据显示,规范的术后护理可使皮瓣存活率提升23%,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40%,患者心理适应期缩短近1/3。这组数字背后,是护理团队对每一个细节的“锱铢必较”——从皮瓣温度的0.5℃波动,到患者吞咽时的一次呛咳,从家属的一句“他不肯吃饭”,到患者镜前沉默的10分钟……
前言今天,我想用一个真实病例为线索,和大家聊聊口腔癌术后护理的“里子”。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去年9月,我们科收治了48岁的李女士。她是社区网格员,平时总说“嘴皮子利索是吃饭的家伙”,却在3个月前发现左侧舌缘有个“溃疡”,自以为是“上火”,含了半个月西瓜霜没见好,反而摸到颈部淋巴结肿大。外院活检提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T2N1M0),肿瘤侵犯舌肌层,无远处转移。
9月15日,她接受了“左侧舌癌扩大切除(切除2/3舌体)+左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术中保留了舌神经和部分舌下神经,皮瓣吻合于面动脉及面前静脉。术后带回:气管切开套管(8号金属套管)、鼻饲管(14Fr)、颈部负压引流管(2根)、股前外侧取皮区敷料(渗液不多)。
病例介绍术后第1天,李女士意识清醒,疼痛评分(NRS)5分(吞咽时加重),皮瓣颜色淡红,毛细血管反应时间(CRT)2秒,皮温33.5℃(健侧34℃);呼吸22次/分,氧饱和度96%(鼻导管吸氧2L/min);鼻饲50ml/次,每日6次,未出现腹胀;主诉“嘴里像含了块石头,说不出话”,夜间睡眠3小时,反复问“能恢复吃饭吗?”“会不会留疤?”
这是一例典型的中晚期口腔癌术后病例,涉及组织缺损修复、功能重建、心理适应等多重挑战,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最佳切入点。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李女士这样的患者,护理评估必须“多维度、动态化”。我习惯用“3+2”框架:3个生理维度(局部、全身、功能)+2个心理社会维度(患者状态、支持系统)。
局部评估——“皮瓣是第二生命”术后72小时是皮瓣血管危象高发期(占80%以上),每1小时评估1次;72小时后改为每2-4小时。评估内容包括:1颜色:正常为淡红(与健侧舌腹对比);苍白提示动脉缺血,紫红/暗紫提示静脉回流障碍;2温度:皮瓣温度低于健侧2℃以上需警惕(李女士术后第1天皮温差0.5℃,属正常);3毛细血管反应(CRT):轻压皮瓣至苍白,松开后2秒内恢复为正常,>3秒提示动脉供血不足;4张力与弹性:正常皮瓣柔软有弹性,张力增高(“紧绷感”)或塌陷(“软趴趴”)均异常;5渗血:吻合口少量渗血(≤5ml/小时)正常,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处理。6
全身评估——“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命体征:血压<90/60mmHg可能导致皮瓣灌注不足;心率>120次/分需排查疼痛或感染;01呼吸功能:气管切开患者重点观察痰液性状(白色泡沫痰→正常;黄色脓痰→感染;血性痰→黏膜损伤)、套管通畅度(有无痰痂堵塞)、呼吸音(干啰音→痰液黏稠,湿啰音→肺不张);01营养状态:鼻饲前回抽胃液,残余量>150ml提示胃潴留;监测白蛋白(<30g/L需调整营养方案)、电解质(尤其是血钾,低血钾会加重肌无力)。01
全身评估——“牵一发而动全身”吞咽功能:术后早期(1-3天)因水肿、疼痛,吞咽反射减弱,需通过洼田饮水试验(鼻饲状态下可评估吞咽启动时间、有无呛咳反射);运动功能:股前外侧取皮区影响下肢活动,需评估抬腿、屈膝是否受限(李女士术后第2天可在床上平移下肢)。语言功能:李女士术后用写字板交流,我们发现她写“舌”字时手抖,说明对语言恢复的焦虑;3.功能评估——“吃饭、说话、呼吸,一个都不能少”
心理社会评估——“看不见的伤口更疼”李女士术前是社区活动组织者,术后面对“面部肿胀+气管切开”的形象改变,镜子都不肯照;女儿在外地工作,老伴儿是电工,只会说“别怕,咱听医生的”;经济上,自费部分约3万,对普通家庭是不小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在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