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急性咽炎的处理方法
一、背景:认识急性咽炎的“来龙去脉”
喉咙是人体呼吸与进食的“交通要道”,也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被“攻破”时,急性咽炎便会找上门。所谓急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也可单独发生。它就像一场突然来袭的“局部战役”,患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通常1-3天)出现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严重时连吞咽口水都像“吞刀片”,部分人还会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从诱因来看,急性咽炎的“导火索”主要有三类:一是病原体感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细菌(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是最常见的“攻击者”;二是环境刺激,比如秋冬季节空气干燥、长期处于粉尘或有害气体(如二手烟、装修异味)环境中,咽喉黏膜会因持续受损而“罢工”;三是生活习惯影响,过度用嗓(教师、歌手、销售等职业人群)、熬夜加班导致免疫力下降、饮食辛辣刺激(火锅、烧烤不离口)等,都会降低咽喉的“防御能力”。
二、现状:急性咽炎的“就诊画像”与常见误区
在耳鼻喉科门诊中,急性咽炎的就诊量常年位居前列,尤其在季节交替(如春秋季)、流感高发期,诊室里常常能见到捂着喉咙皱眉的患者。从人群分布看,儿童、教师、户外工作者、吸烟者是“重灾区”——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被病毒“盯上”;教师每天说话超6小时,咽喉黏膜反复摩擦易受损;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粉尘、冷空气环境中;吸烟者的咽喉黏膜则因尼古丁刺激而“千疮百孔”。
但在就诊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患者存在认知误区。比如,有人一嗓子疼就吃抗生素,认为“消炎快”,却不知70%以上的急性咽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耐药性;有人觉得“小毛病不用管”,硬扛着不就医,结果炎症向下蔓延引发急性喉炎、气管炎,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还有人过度依赖润喉糖,含着时喉咙舒服,停了反而更干,因为部分润喉糖含薄荷成分,长期使用会抑制黏膜分泌功能。
三、分析:追根溯源,看清“炎症”背后的真相
要科学处理急性咽炎,首先得弄清楚“敌人”是谁。从病理机制看,当病原体或刺激物侵入咽喉时,黏膜下的毛细血管会扩张充血,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会“冲锋陷阵”对抗外敌,这一过程会释放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组胺),导致局部红肿热痛。如果是病毒感染(占比约70%),通常起病急,咽痛以灼热感为主,可能伴有发热(多为低热)、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约20%),咽痛往往更剧烈,可能放射至耳部,扁桃体或咽后壁可见脓性分泌物,发热多为高热(38.5℃以上),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另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病情发展。比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黏膜修复能力差,炎症容易迁延不愈;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尘螨后,咽喉会因过敏反应出现水肿,疼痛可能伴随瘙痒、打喷嚏;孕妇因激素水平变化,黏膜更敏感,用药需格外谨慎。这些都需要在处理时“区别对待”。
四、措施:分阶段、针对性的“作战方案”
处理急性咽炎需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因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急性期: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炎症扩散
一般治疗:这是所有处理措施的基础。患者需严格“休声”——减少说话次数,降低音量,让咽喉黏膜充分休息;多喝温水(每日1500-2000ml),保持咽喉湿润,但要避免过烫或过冰的水刺激黏膜;饮食以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稀粥、鸡蛋羹、豆腐脑),避免辛辣、坚硬(如坚果)、过酸(如柠檬)的食物,以免加重黏膜损伤。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咽痛等症状,可合理使用药物。体温低于38.5℃时,优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超过38.5℃或全身酸痛明显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孕妇、消化道溃疡患者需遵医嘱)。咽痛剧烈影响进食时,可短期使用含薄荷或利多卡因成分的喷雾(如西瓜霜喷雾、开喉剑喷雾),直接作用于患处,快速缓解疼痛,但每日使用不超过6次,避免形成依赖。
病因治疗:这是关键。如果是病毒感染(无细菌感染证据),无需使用抗生素,可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片),这类药物能减轻黏膜充血,缩短病程;如果是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过敏者可用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疗程一般5-7天,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停药,以免细菌“卷土重来”。
(二)恢复期:修复黏膜,预防复发
急性症状缓解后(通常3-5天),需重点关注咽喉黏膜的修复。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多吃富含维生素A、B2、C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猕猴桃),这些维生素能促进黏膜上皮细胞再生。同时,要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刚不疼就吃火锅、喝冰饮,这种“刺激-损伤-修复”的循环会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