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静脉曲张中医诊疗指南
一、病名与范畴
静脉曲张在中医古籍中属“筋瘤”范畴,首载于《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其核心特征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隆起如蚓,伴酸胀、疼痛、皮肤营养障碍等表现,好发于久立、久坐或妊娠女性,与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密切相关。
二、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禀赋不足、劳逸失度、外伤感邪等导致气血失调,脉络瘀滞。具体病机分四端:
1.气滞血瘀:久立久坐耗伤中气,气不行血则血停为瘀;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血行受阻,瘀滞于络,筋脉迂曲。
2.湿热下注: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或久居湿地,外湿内侵,湿热下注脉络,气血壅滞,热腐脉络则局部红肿、渗液;湿阻气机则沉重胀痛。
3.脾虚湿阻: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性重浊趋下,阻滞下肢脉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松弛迂曲,伴肢体肿胀、神疲乏力。
4.肝肾亏虚:年高体衰或房劳过度,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脉失养,松弛无力;肾主水,肾虚气化失司则水湿停聚,加重脉络瘀阻,症见筋瘤久延不愈、下肢痿软、腰膝酸软。
三、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主症:下肢浅静脉(以大隐静脉为主)迂曲扩张,呈蚯蚓状或团块状隆起,站立或行走时明显,平卧或抬高下肢可减轻;伴下肢酸胀、沉重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次症:病情进展可见皮肤营养障碍(色素沉着、脱屑、瘙痒)、皮肤溃疡(多位于内踝上方,称“臁疮”)、局部红肿热痛(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中医四诊特征
-望诊:筋瘤色紫暗或鲜红(血瘀或兼热),皮肤色素沉着呈棕褐色(久瘀),溃疡面渗液清稀(脾虚)或黄稠(湿热)。
-闻诊:溃疡伴感染者可见秽臭气味。
-问诊:注意发病诱因(久站、妊娠、外伤史)、症状与体位关系(平卧缓解)、伴随症状(是否有下肢肿胀、疼痛性质)。
-切诊:脉多弦涩(气滞血瘀)、濡数(湿热)、细弱(脾虚)、沉细(肝肾亏虚);局部触诊筋瘤柔软可压缩,并发血栓时可及硬索条、压痛。
(三)辅助检查
结合现代医学明确病情:
-下肢静脉超声:评估浅静脉瓣膜功能、反流程度及深静脉通畅性(排除深静脉血栓)。
-静脉造影:必要时用于明确病变范围及交通支情况。
(四)鉴别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为单侧下肢突发肿胀、皮温升高、疼痛剧烈,Homan征(+),超声可见深静脉血流信号消失。
-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静脉走行区红肿热痛,可及硬索条,与静脉曲张急性发作相似,但无广泛迂曲扩张表现。
四、辨证论治
(一)气滞血瘀证
主症:下肢筋瘤迂曲如蚓,色紫暗,活动后酸胀刺痛,入夜加重;伴情志抑郁,胁胀;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12g、牛膝15g、柴胡6g、枳壳10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
加减:疼痛剧烈加延胡索12g、郁金10g;肿胀明显加泽泻15g、泽兰12g;情志抑郁加香附10g、青皮6g。
(二)湿热下注证
主症:筋瘤局部红肿热痛,或伴索条状硬节,下肢沉重胀痛,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组成:苍术12g、黄柏10g、牛膝15g、薏苡仁30g、萆薢15g、泽泻15g、牡丹皮12g、滑石20g(包煎)、通草6g、赤芍12g、忍冬藤30g。
加减:局部红肿甚者加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渗液较多加土茯苓30g、车前子15g(包煎);疼痛加地龙10g、鸡血藤30g。
(三)脾虚湿阻证
主症:筋瘤隆起,下肢肿胀(晨轻暮重),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弱。
治法:健脾益气,利湿通络。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
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升麻6g、柴胡6g、当归12g、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5g、桂枝6g、鸡血藤30g、炙甘草6g。
加减:肿胀明显加防己12g、木瓜15g;便溏加山药20g、白扁豆15g;脘腹胀满加陈皮10g、木香6g(后下)。
(四)肝肾亏虚证
主症:筋瘤日久,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通络。
方药:左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熟地黄20g、山茱萸12g、山药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牛膝15g、桑寄生15g、独活10g、杜仲12g、当归12g、鸡血藤30g、炙甘草6g。
加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略阳县金子山尾矿库闭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 蒸汽管道报检资料.pdf VIP
- 尾矿库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Unit4Reading+I课件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高考数学直线与圆常用二级结论,高考数学常用二级结论.doc VIP
- 2025高考数学核心二级结论速记指南.pdf VIP
- 生活中的方向 第1课时 教室里的方向(教学设计)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docx
- 2025年中国氧化锆质发热元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国际船舶医疗指南》第3版发行.doc VIP
- 2025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招聘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