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古诗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优秀教学设计.pdfVIP

课后古诗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优秀教学设计.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课后古诗教学设计

课题《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备课人:

京使)》《晚春》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积累文学常识,读懂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分析诗中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3、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积累文学常识,读懂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重点)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分析诗中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难点)

3、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启迪。(重点)

《竹里馆》

一、【走近作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画家,有

“诗佛”之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王维之语。官至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代表作品有《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观猎》等。

二、【背景链接】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

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

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诗歌

2、读准字音

幽篁(huáng)长啸(xiào)

3、读出节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全班齐诵读诗歌

四、【读懂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合作探究翻译诗句。

2、请学生讲解。

3、教师点拨

参考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

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五、【诗歌鉴赏】

1、第一句中的“幽”字有什么妙处?描写了怎样的境界?(2分)

明确:“幽”字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自己觉得孤单吗?抒发了情感?(2分)

明确:通过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六、【巩固练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

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

1

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米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

友,显示出诗人新额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单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珂而内心落寞、

无限惆怅之情。

七、【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

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春夜洛城闻笛》

一、【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代表作品有

《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二、【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

洛阳)时所作。洛阳

文档评论(0)

文库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