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春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26《春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6《春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结合平仄,读出诗歌的韵味。

2.品读诗歌,结合对诗意的理解,读出情感。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忧国之痛、离家之恨。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溅的含义与“溅泪”的表达效果;品读,结合背景,还原情境,讨论“溅泪的主体与“溅泪”原因。

教学难点

悟读,分析“感时花溅泪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是郭沫若对杜甫的称颂。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山河依旧,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板书:《春望》杜甫

二、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三、诵读诗歌韵味

1.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的声音韵律,它利用汉字声调的高低升降组合出富有节奏感的音序列。平仄的运用更演变成为诗词格律格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再次朗读,标出平仄。

2.将平仄与情感结合,再次朗读诗歌。

(提示:在朗诵时,通过调整声音的高低,表现出诗歌的情感变化。例如,使用平声传达平静、温柔的情感,用仄声表达激昂、强烈的情绪)

四、品悟诗歌情感

1.“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请大家结合诗意,抓关键词构建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明确:(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

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拓展延伸

杜诗情感饱满,内涵丰富,有沉郁顿挫之气概,历来为人所称道。《春望》作为他中年时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请大家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合历史背景,说说诗歌表达的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