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三语文10月联考古诗鉴赏详解:李觏《南斋咏风》、黄友《咏风》.docxVIP

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三语文10月联考古诗鉴赏详解:李觏《南斋咏风》、黄友《咏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南斋(住室南面的书房,泛称书房)咏(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风

题为:在书房写诗歌咏风。

知人: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人,今江西资溪人,相传为南唐后主李煜之后。六七岁能“调声韵,习字书”,十岁“知声律”能作文。因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草民”。二十三岁时完成了第一部著作《潜书》。分别于1036年和1041年两次进京应试,均不第,相传第二次见考题出自《孟子》,于是掷笔而出,离开了考场。回到南城后,作《未中归赋》:“市里无人识古音,抱琴归去隐山林。一枝丹桂月中老,十里清溪门外深。缄口不言场屋事,闭门求取圣贤心。当时颜闵无科第,不事王侯直到今。”决计不再参加科考,意欲通过学术名垂后世,于1042年在城北凤凰山创办盱江书院,按《李觏集》所述,时应郡守之请“为之师四方来学尝数百人”。世称“旴江先生”,故又称“李盱江”,成为“一时儒宗”。又按《文渊阁四库全书》版《旴江集》所收宋魏峙《李直讲年谱》载:后秋七月试制科不第,归,过南康见祖无择祖秘丞。后来祖无择知袁州,曾倡建州学,按《与旴江李泰伯启》,曾邀请李觏“为后生唱道”。李作《袁州学记》详细记述了袁州州学建起的缘由及盛况,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该文被元代著名评论家刘埙评为“高出欧、苏,百世不朽”,后被收入吴楚材吴调元所编《古文观止》。李觏虽未考中进士,但确实是一位博学有才之士,得到了范仲淹等人的赏识。范仲淹认为其落第是“有司失之”,仁宗皇帝赵祯也称赞他“醇明茂美,通于经术,东南士人,推以为冠”,元代著名学者吴澄称他“学行文章,百世师表”,明代大臣左赞誉他“一代名儒,后学之师表”,正如明代罗伦所言:“先生以蔀屋寒夫,初无一命之荣,尺土之富,而身后之荣终乎天地焉”,非一般科考中第者所能比拟。

其实在1050年,四十二岁的李觏生活有了转机。范仲淹再一次向朝廷推荐他,朝廷很快就赐给李觏一个将仕郎试太学助教的官衔,相当于九品官阶,改变了李觏的赋税地位,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1058年被升为一个八品官阶的通州海门县主簿,休假在家,竟长眠不起,魂归道山了。

作为教育家,其所创盱江书院,从学者众。按明人《建昌府重修李泰伯先生墓记》:“先生创书院其下,学者千余人。南丰曾子固,其高弟也。”曾巩(子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以说,教育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业。此处接纳本郡学子,而且还接纳各郡府前来求学的“俊秀者”。李觏在盱江书院主事六年,除曾巩外,曾任吏部、礼部、兵部尚书、尚书左丞的邓润甫也是盱江书院李觏的得意门生;北宋著名学者陈次公、西京作坊使李山甫等38人都是他的优秀学生。

李靓主要贡献在思想和学术上,近代著名学者胡适以《记李觏的学说——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为题,撰文推介说:“李觏是北宋的一个大思想家”,又说:“李觏是江西学派的一个极重要的代表,是王安石的先导,是两宋哲学的一个开山大师。”他的文学创作主要以文为主,其中许多为题记文和学术类文章,而诗歌影响并不大,只占其中极小部分,按《叶内翰诗》所云,一方面或因为其本身“羞耻事章句,深湛刺经艺”,故而不愿以诗示人,竟至于“诗掩于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喜著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鸿文对策。当然,不可否认,其诗特色鲜明,只不过为当时诸多名家所遮蔽而已。

论世:由诗歌所述“贫穷”之状可知,本诗应作于李觏四十二岁前,又其两次汲汲于功名,故可知创作可靠的时间,应在第二次科考落第,即公元1041-1050之间,即三十二岁到四十二岁之间。而其间主要接受南城郡守的邀约执教鞭,创办盱江书院授徒讲学,也就是其郡守不嫌其布衣穷苦之身,礼贤下士,邀其执教郡学。

疏解:

懊恼①南窗(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按晋陶潜《问来使》诗:“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宋陆游《南窗》:“南窗好风月,聊复此婆娑。”)一道风,只(这)应(恐怕,大概)天配(分配)与贫穷。

译诗:烦恼就像从窗户吹进的一道风,这恐怕是上天分配给我这贫穷的读书人的。

疏解:开篇由“懊恼”写起,大有夺人之势,将内心的情感转移到风上,其撩人之态可想而知。更妙之处在于,诗人竟然将其与自己的境遇联系在一起,戏称“懊恼”是上天分配给自己这样的穷人的,其中充盈的无奈也就像这风散不去又化不掉,着实叫人神伤不已。诗人空负一身才学,虽贵为名门之后,但贫穷一直如影随形从不曾散去。试想,这“懊恼”不正是“贫穷”引发的吗?

不归(趋向,此指向往)罗绮飘飖(此指富贵华丽的人家。罗绮,指衣着华贵的女子;飘飖,形容举止轻盈、洒脱)【定语后置句,飘飖罗绮】处,故(却)入松篁(松与竹,后世常以此喻坚贞的节操。按前蜀韦庄《春愁》诗:“后庭人不到,斜月上松篁。”宋辛弃疾《贺新郎·题赵兼善龙图东山小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