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脊柱骨折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与评估
脊柱骨折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可因轻微暴力(如滑倒、咳嗽)诱发。临床表现因骨折部位、类型及是否合并神经损伤而异,需系统采集病史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一)症状
1.疼痛与活动受限: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咳嗽、翻身或轴向叩击时加重;颈椎骨折可伴颈痛、强迫性头位;胸腰椎骨折常出现后背部疼痛,坐位或站立时因躯干重力传导加剧疼痛,患者多被迫卧床。
2.神经功能障碍:脊髓损伤者可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丧失(痛温觉、触觉、深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肌力下降或瘫痪);马尾神经损伤(多见于L1以下骨折)表现为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尿潴留或失禁)、性功能障碍;神经根损伤(如颈椎C5-6骨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性痛、麻木(如C6神经根损伤伴拇指、示指麻木)。
3.其他伴随症状:严重创伤患者可能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如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肝脾破裂)、休克(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全身表现。
(二)体征
1.局部体征:骨折节段棘突压痛、叩击痛阳性,可触及棘突间隙增宽(提示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或后凸畸形(多见于压缩性骨折);颈椎骨折患者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强迫头位(如偏向一侧或前屈);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前凸消失,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多见于暴力直接作用部位)。
2.神经功能体征:
-感觉检查:采用脊髓节段性分布(如C2-3对应枕部、耳后,T4对应乳头平面,T10对应脐平面,S2-4对应鞍区)评估痛觉、轻触觉、深感觉(位置觉、振动觉),标记感觉平面。
-运动检查:按肌力分级(0-5级)评估关键肌群(如颈椎损伤评估三角肌、肱二头肌,胸腰椎损伤评估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踇长伸肌、小腿三头肌)。
-反射检查:脊髓休克期(伤后数小时至数周)可出现深浅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反射亢进、病理征(如Babinski征)阳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马尾神经)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括约肌功能:指检评估肛门括约肌张力(松弛提示脊髓或马尾损伤),询问排尿情况(尿潴留或失禁)。
二、影像学与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为脊柱骨折初筛首选,需常规拍摄正侧位片(颈椎加拍开口位,排除寰枢椎骨折;胸腰椎需包括上下各1个节段)。重点观察:椎体高度丢失(压缩程度)、骨折线(是否累及终板)、棘突间距(增宽提示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椎间隙是否对称(不对称提示脱位或旋转)、关节突关节对位(脱位提示严重不稳)。
(二)CT检查
需行薄层扫描(层厚1-2mm)及三维重建,重点评估:
1.骨折细节:椎体骨折类型(压缩、爆裂、平移)、骨折块移位方向(如胸腰椎爆裂骨折骨块突入椎管的位置及占位率);
2.附件损伤:椎弓根、关节突、横突、棘突骨折;
3.椎管形态:骨块或椎间盘组织对椎管的侵占程度(测量矢状径,计算椎管狭窄率);
4.寰枢椎骨折(如Jefferson骨折、齿状突骨折)需行CT冠状位、矢状位重建。
(三)MRI检查
为评估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金标准,需行T1WI、T2WI及STIR序列:
1.脊髓损伤:T2WI高信号提示水肿或出血(信号强度及范围与预后相关);
2.神经根损伤:神经根管内高信号(水肿)或神经连续性中断;
3.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棘间韧带、黄韧带、关节囊在T2WI或STIR序列中高信号(提示损伤);
4.椎间盘损伤:椎间盘信号不均或突出(与骨折相关的椎间盘突出需与退行性变鉴别)。
(四)动态X线/CT
对疑似不稳定骨折(如PLC损伤)但静态影像无明显移位者,可行过伸过屈位X线(颈椎)或侧位动态CT(胸腰椎),观察节段性位移(3.5mm)或成角(11°),提示不稳。
三、分型与稳定性评估
(一)AO脊柱骨折分型(2019修订版)
基于损伤机制分为三型,指导治疗策略:
-A型(压缩型):轴向压缩为主,椎体终板骨折或楔形变,后方结构完整(A1:终板骨折;A2:椎体劈裂;A3:椎体粉碎);
-B型(牵张型):前中柱压缩+后方结构牵张(韧带或骨损伤),表现为棘突间距增宽、关节突分离(B1:后方韧带损伤;B2:后方骨损伤;B3:经椎间盘牵张损伤);
-C型(旋转型):合并旋转暴力,常伴侧方移位或关节突交锁(C1:旋转伴A型损伤;C2:旋转伴B型损伤;C3:旋转伴脱位)。
(二)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度评分(TLICS)
结合骨折形态、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状态、神经功能,总分≤3分保守治疗,≥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