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新课标卷).docxVIP

2025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附答案(新课标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上海高考历史附答案(新课标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写在答题卡上)

1.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一条距今约5000年的拦洪坝,其堆筑工艺与后世都江堰“竹笼卵石”技术高度相似。这一发现最能说明

A.良渚文明已出现国家形态

B.长江下游是中华文明唯一源头

C.早期文明存在技术连续性

D.大禹治水传说真实可信

2.西周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载:“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该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A.分封制的等级结构

B.井田制的剥削方式

C.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

D.礼乐制的乐悬制度

3.《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与“火耕水耨”最契合的农业生产特征是

A.休耕轮作

B.刀耕火种

C.精耕细作

D.稻麦复种

4.汉武帝元封年间,桑弘羊主持“均输”:郡国置均输官,将地方贡赋折为低价商品,运至高价地区出售。该政策旨在

A.抑制豪强兼并

B.扩大中外贸易

C.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D.推广铁犁牛耕

5.魏晋南北朝时期,僧侣“唱导”制度盛行:高僧用通俗语言解说经文,辅以音乐、图像。这一做法主要适应了

A.士族文化垄断

B.民族语言差异

C.佛教本土化的需求

D.科举取士的标准

6.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出土大量波斯釉陶、东罗马金币及阿拉伯金条。这些遗存可佐证

A.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B.市舶司制度的成熟

C.白银货币化完成

D.朝贡贸易终结

7.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城门不设瓮城,守兵慵懒,轿夫、驼队、商船摩肩接踵。画家意在

A.讽刺边防松弛

B.描绘盛世繁华

C.呼吁重农抑商

D.宣扬程朱理学

8.元代《至元嘉禾志》记载,松江府“土田高仰,不宜稻麦”,于是“种木棉,纺纱织布,以资衣食”。这一变化最能体现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赋税货币化的影响

C.农业商品化趋势

D.海禁政策的松动

9.明万历年间,李贽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其思想实质是

A.否定君主专制

B.肯定个体欲望

C.倡导经世致用

D.恢复井田古制

10.康熙帝在多伦诺尔会盟中,封喀尔喀蒙古王公为“札萨克”,并赐以“俸银”。该举措旨在

A.推行改土归流

B.巩固满蒙联盟

C.设立驻藏大臣

D.开辟伊犁将军

11.19世纪60年代,上海《北华捷报》载:“洋船自吴淞口至汉口,往返一次,所缴船钞仅及华船三分之一。”这一现象根源于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协定关税

D.租界制度

12.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在上海登船,其选拔标准包括“年龄十二至十六,身家清白,略识英文”。这一做法体现

A.洋务派“中体西用”

B.维新派“设议院”

C.革命派“排满”

D.顽固派“守旧”

13.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并主张“各省设农务、工艺学堂”。其意在

A.抵制戊戌变法

B.缓和满汉矛盾

C.推动清末新政

D.维护封建纲常

14.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片段,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影片。其选择京剧题材的主要原因是

A.迎合西方技术

B.降低制作成本

C.借助成熟叙事

D.规避政治审查

15.1919年,上海《申报》副刊“自由谈”开辟“白话诗”专栏,胡适、刘半农等人以“的、了、吗、呢”入诗。这一行动旨在

A.推广国语运动

B.批判传统文化

C.配合北伐战争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6.1927年11月,中共在江西茨坪建立“工农兵政府”,颁布《土地法》:“没收一切地主土地,按人口平分。”该法令

A.标志土地革命路线形成

B.照搬苏联集体农庄

C.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D.落实减租减息政策

17.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其直接目的是

A.应对美国经济危机冲击

B.筹集抗日战争军费

C.打击日本伪钞

D.实现金本位制

18.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发行“边币”,背面印有“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字样。该举措主要解决

A.国统区通货膨胀

B.日伪封锁导致物资短缺

C.美军援华运输困难

D.重庆政府财政

文档评论(0)

139****4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