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驳论文的特点,学会反驳的方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三、教学重点
1.学习驳论的方式,掌握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次含义。
四、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文章中“中国人”的不同含义,把握作者的论证逻辑。
2.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民族自信的讨论。有人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在某些方面已经失去了自信力。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先生是如何剖析这一问题的。
(二)介绍背景知识(3分钟)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文章的对方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四)文本研读(20分钟)
1.分析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明确: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2.分析作者的反驳思路
-直接反驳:
-指出“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
-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
-求神拜佛是“自欺”。
-间接反驳: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从古至今,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齐读课本P93页相关内容)
-结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3.重点语句分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知识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类人物。
-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度赞扬了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用到的句式手法: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表现力,突出了这些人物的群体形象。
(五)互动交流(10分钟)
1.讨论环节
-提出问题:在当今时代,你认为哪些人可以被称为“中国的脊梁”?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在当今时代,科学家们为了国家的科技进步默默奉献,如屠呦呦历经无数次实验,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像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奋战在抗疫一线;还有那些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们,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中国的脊梁”。
-预留时间:10分钟
2.提问回答
-问题:作者为什么认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请学生思考后回答。
-参考答案:“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他们的文章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真实情况。“地底下”指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只有了解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自信力。
(六)总结全文(5分钟)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通过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观点的批驳,有力地论证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强调了民族的自信力,鼓舞了民族的斗志。文章语言犀利,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作业设计(课后完成)
1.以“我看自信力”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自信力的理解。
2.阅读鲁迅的其他杂文,体会鲁迅杂文的风格和思想内涵。
七、结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笔触,深刻地认识到了民族自信力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成为自信自强的中国人,挺起民族的脊梁!加油!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对驳论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收获。但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深层次含义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