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题.docxVIP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题.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学习,素来是中学语文的重中之重,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文化底蕴的关键环节。而对比阅读,作为一种高阶的阅读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异同辨析中深化理解,在迁移拓展中提升能力。它不仅考察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检验其知识迁移、比较分析及概括归纳的综合素养。下面,我们将结合八年级下册的课内文言文,辅以精心挑选的课外语段,进行对比阅读的专项训练与指导,希望能为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点亮一盏明灯。

一、对比阅读的核心要义与方法

对比阅读,顾名思义,核心在于“对比”。那么,我们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又该运用何种方法呢?

1.求同存异,聚焦核心:

*求同:关注两篇(或多篇)文本在字词含义、句式结构、思想情感、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不同篇章中“之”“乎”“者”“也”等虚词的常见用法,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其他文本中表现豁达胸襟语句的共鸣。

*存异:更要敏锐捕捉文本间的差异。比如,同是写景,《小石潭记》的凄清与《岳阳楼记》的阔大;同是写人,愚公的“愚”与智叟的“智”背后的深意;同是议论,不同作者对同一事件或现象可能持有的不同观点。

2.明确角度,有序分析:

*字词层面: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对比,加深对词义的精准把握和语境运用能力。

*句式层面: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的辨识与理解,比较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内容层面: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言行、性格、品质;景物的特点、作者的观察角度。

*主旨情感层面:作者的写作意图、抒发的情感(喜怒哀乐、忧国忧民、旷达乐观等)、揭示的道理或寄托的理想。

*写法技巧层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烘托、以小见大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的运用及其作用。

3.联系课内,迁移课外:

对比阅读的根基在于课内。只有熟练掌握课内文言文的字词句法、篇章结构和思想主旨,才能自如地将知识迁移到课外文段的解读中。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或是从另一侧面印证课内所学。

4.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不要停留在对表面信息的比较,更要挖掘深层含义。例如,两篇文章表达了相似的情感,但其产生的背景、程度、具体表现有何不同?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这与他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有何关联?

二、典型例题解析与实战演练

(一)主题:理想社会与生活向往

【课内文段】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课外文段】

《穴中人语》(节选)

康与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对比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咸来问讯(2)遂与外人间隔

(3)能相容否(4)迫暮,与老人同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问今是何世/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C.乃不知有汉/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D.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5.两文在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时,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咸:全,都。(2)遂:于是,就。(3)容:容纳,接纳。(4)迫:接近,临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咸”“遂”均为课内《桃花源记》中学过的重点实词,需准确记忆。“容

文档评论(0)

结世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