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股癣诊疗指南(2025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股癣诊疗指南(2025版)

体癣是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的平滑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股癣特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及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体癣特殊类型)。二者均由皮肤癣菌侵犯角质层引起,临床表现以环状红斑、鳞屑及瘙痒为特征,需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强调规范抗真菌并控制诱因。

一、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范围内,体股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之一,占皮肤真菌感染的20%-30%。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占70%-80%)、须癣毛癣菌(10%-15%)及犬小孢子菌(5%-10%),近年念珠菌属(如白念珠菌)感染比例有上升趋势。好发于温暖潮湿地区,夏秋季高发,冬季缓解或消退。易感人群包括:①肥胖或多汗者(局部湿度高利于真菌繁殖);②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③免疫抑制状态者(如HIV感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④密切接触宠物或感染者(犬小孢子菌多通过猫、狗等动物传播)。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皮肤癣菌通过直接接触(患者、带菌动物或污染物)或间接接触(共用毛巾、衣物)侵入表皮角质层。真菌分泌角蛋白酶、脂肪酶等分解角质形成细胞,破坏皮肤屏障,引发宿主免疫反应。Th1型免疫应答主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及鳞屑;若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如细胞免疫缺陷),感染可能扩散或转为慢性。股癣因腹股沟区皮肤薄嫩、褶皱多、透气性差,局部湿度及温度更适宜真菌繁殖,故较体癣更易反复发作。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

1.体癣:初起为红色丘疹或丘疱疹,逐渐向周围扩展形成环状或多环状皮损,边界清晰,边缘隆起(由活跃真菌及炎症细胞聚集引起),可见丘疹、水疱或鳞屑,中央趋于消退(因局部真菌被清除或免疫抑制),常伴不同程度瘙痒。好发于暴露部位(如躯干、四肢),多为单侧,亦可泛发。

2.股癣:多见于男性(因腹股沟区更易潮湿),常对称或单侧分布。初始为腹股沟皱褶处红色丘疹,逐渐向会阴、肛周及臀部扩展,边界清楚,上覆细薄鳞屑,因摩擦易出现浸渍、糜烂或苔藓样变(长期搔抓所致)。严重者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因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渗液。

(二)不典型表现

免疫功能异常或治疗不规范者可出现特殊类型:①丘疹型:仅表现为散在红色丘疹,无明显环状结构;②脓疱型:边缘可见脓疱(须癣毛癣菌感染多见);③肉芽肿型:罕见,表现为结节或斑块(多见于免疫缺陷患者);④难辨型:因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激素依赖性癣”),皮损炎症被抑制,边界模糊,呈湿疹样改变(称“癣菌疹”)。

四、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

根据典型环状皮损、边界清楚、中心消退的特征及好发部位(体癣:躯干四肢;股癣:腹股沟区),结合瘙痒症状可初步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取皮损边缘鳞屑或疱壁,置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KOH)溶液消化后镜检。查见分支、分隔的菌丝(皮肤癣菌)或孢子(念珠菌)可确诊。阳性率约60%-80%,阴性不能排除诊断(可能取样不当或处于静止期)。

2.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沙堡弱培养基(含氯霉素和放线菌酮),25-28℃培养1-2周。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及显微镜下特征鉴定菌种(如红色毛癣菌菌落呈羊毛状,背面红色;犬小孢子菌菌落呈棉絮状,背面橘黄色)。培养阳性率高于镜检,且可指导药物选择(如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更敏感)。

3.辅助检查:伍德灯(滤过紫外线)下,犬小孢子菌感染皮损呈亮绿色荧光,红色毛癣菌感染无荧光,可辅助鉴别。

五、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1.湿疹:多对称分布,边界不清,皮损以红斑、丘疹、渗出为主,伴剧烈瘙痒,真菌镜检阴性。

2.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如金属、化妆品),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水疱,去除诱因后可消退。

3.银屑病:典型皮损为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Auspitz征阳性),好发于四肢伸侧及头皮。

4.玫瑰糠疹:常先出现“母斑”(单个较大圆形红斑),1-2周后出现“子斑”(椭圆形,长轴与皮纹一致),多分布于躯干,瘙痒较轻。

5.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区,皮损为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伴脱发或头皮屑增多。

六、治疗原则与方案

治疗目标为清除真菌、缓解症状、防止复发。需根据皮损范围、严重程度及患者基础情况选择局部或系统用药。

(一)局部治疗(首选)

适用于局限性、轻中度体股癣(皮损面积<体表面积20%)。

1.药物选择: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乳膏(1%)、布替萘芬乳膏(1%),通过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断麦角固醇合成,杀菌作用强,疗程2-4周。

-咪唑类:克霉唑乳膏(1%)、咪康唑乳膏(2%)、联苯苄

文档评论(0)

都那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