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小学科学声音的实践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声音的“诞生记”:从现象观察到科学概念的建构演讲人

声音的“诞生记”:从现象观察到科学概念的建构01声音的“个性秀”: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析02声音的“旅行记”:探究传播的介质与路径03声音的“创造记”:从模仿到创新的实践活动04目录

2025小学科学声音的实践课件

引言:当科学遇见生活的声音密码

作为一名深耕小学科学教育12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记得第一次带学生观察声音时的场景——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哇”声:有的孩子发现敲击空纸盒时,盒盖上的碎纸屑会“跳舞”;有的孩子把耳朵贴在课桌一端,听到另一端同学用指甲轻划的“沙沙”声比直接听更清晰。这些充满童真的发现让我深刻意识到:声音是小学生最熟悉却又最易被忽视的科学现象,它既是连接生活与科学的天然桥梁,更是培养观察能力、探究思维的优质载体。今天,我们将以“声音的实践”为核心,通过“观察—实验—创造”的递进式学习,带领学生揭开声音的科学密码。

01声音的“诞生记”:从现象观察到科学概念的建构

1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大搜索上课前,我会布置学生完成“声音收集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24小时内听到的10种声音,并标注“谁发出的”“听起来像什么”。课堂上,当孩子们分享“妈妈切菜的‘咚咚’声”“课间同学的笑声”“空调外机的‘嗡嗡’声”时,我们顺势抛出第一个问题:“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实验验证:寻找声音的“源头”为了让抽象的“振动”概念具象化,我们设计了三个梯度实验:

初级实验(感知振动):每位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触喉咙,说“啊——”,感受喉部的颤动;拨动课桌边缘的钢尺(露出桌面约10厘米),观察钢尺的“发抖”状态;敲击音叉后迅速轻触水面,看水花四溅。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说话时喉咙在动!”“钢尺不抖了,声音也没了!”

中级实验(观察振动):在鼓面上撒少量碎纸屑,轻敲鼓面,纸屑“蹦跳”;重敲时,纸屑跳得更高。通过对比,学生总结:“有声音时,鼓面在动;声音大时,动得更厉害。”

高级实验(推理振动):播放一段敲钟视频,当钟声停止时,用细木棍轻触钟体,木棍被弹开。学生思考后得出:“钟声消失了,但钟还在动,只是我们看不到;等它不动了,声音才真正没了。”

3概念建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验现象的归纳,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概念: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此时我会补充一个“反例验证”:用手按住振动的钢尺,钢尺停止抖动,声音立即消失——这进一步强化了概念的科学性。

02声音的“旅行记”:探究传播的介质与路径

1从“听不到”到“听得到”:介质的作用1“如果声音是振动产生的,那它是怎么从声源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猜想:“可能是空气帮忙?”“水也能传声吧?”“固体会不会更快?”为了验证,我们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2空气传声实验:将手机调至响铃模式,放入透明玻璃罩,逐渐抽走空气,学生发现铃声越来越小,最终几乎听不见;重新充入空气,铃声恢复。结论:空气能传声,真空不能。3液体传声实验:在水槽中放入防水手机(播放音乐),学生将耳朵贴在水面,清晰听到音乐;用石头轻敲水槽内壁,水下的同学能感知振动。结论:水(液体)能传声。4固体传声实验:两位学生分别站在长木桌两端,一端用指甲轻划桌面,另一端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对比“直接听空气传播的声音”和“贴桌听固体传播的声音”,学生发现:“贴桌听更清楚,说明木头(固体)传声效果更好!”

2生活中的“声音快递员”A结合实验结论,我们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场景:B医生用听诊器(固体+空气传声,减少声音分散);C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水,惊动鱼群);D古代士兵“枕戈待旦”(通过地面感知敌军马蹄声,固体传声更快)。E这些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不同,而真空是“声音的禁区”。

03声音的“个性秀”: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析

1音调:声音的“高”与“低”0504020301“为什么男生说话声音粗,女生声音尖?”“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声音为什么越来越‘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用“水琴”实验探索音调的奥秘:实验材料:6个相同的玻璃杯,依次装入1/6到6/6的水。实验操作:用相同力度敲击杯口,记录声音的高低;用嘴吹杯口,再次记录。现象观察:敲击时,水越少的杯子声音越高;吹气时,水越多的杯子声音越高(因为振动的是空气柱,水多则空气柱短)。概念总结:音调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大”与“小”“敲鼓时,轻轻敲和用力敲,声音有什么不同?”“离声源远近不同,听到的声音一样吗?”我们通过两个实验解答:

力度实验: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用细线吊1个),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学生发现:用力越大,音叉振动幅度越大(乒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