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脑卒中慢性病防控技巧
作为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工作十余年的健康管理师,我常听到患者说:“中风都是突然发生的,根本防不住。”但临床数据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中,超过80%存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未被控制。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脑卒中并非“无迹可寻”的“急症”,而是可以通过科学防控降低风险的“慢性病”。本文将从认知疾病本质、控制核心风险、早期识别干预、日常管理强化、康复支持延续五个维度,系统梳理脑卒中慢性病防控的实用技巧。
一、先懂“敌人”:脑卒中的本质与危害
要防控脑卒中,首先要理解它究竟是什么。脑卒中,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中风”,本质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性卒中)或阻塞(缺血性卒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功能损伤的一类疾病。通俗来说,就像家里的水管爆了或堵了,水流过不去,对应的“区域”就会出问题。
它的危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致死率”,我国脑卒中死亡率居全球前列,每5例死亡中就有1例与脑卒中相关;二是“高致残率”,约75%的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三是“高复发率”,首次发病后5年内复发风险高达30%,且复发后病情往往更重。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超过90%的脑卒中风险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降低。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掌握科学方法,完全能成为自己健康的“守门人”。
二、抓住核心: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两类。年龄增长、男性、家族史等属于不可干预因素,但我们能做的,是将可控因素“管到极致”。
(一)血压:脑卒中的“头号杀手”
临床统计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3-5倍。这是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就像水管长期承受高压会变薄、鼓包(形成动脉瘤)或堵塞(加速动脉硬化)。
防控技巧:
监测频率:确诊高血压的患者,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早晨起床后、服药前,晚上睡前),血压不稳定时增加至每日4次;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测2次血压。
控制目标:一般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目标应更严格(通常130/80mmHg以下),具体遵医嘱。
误区提醒:很多人血压一降就停药,这会导致血压波动,反而增加血管损伤风险。降压药需长期规律服用,调整剂量必须咨询医生。
(二)血脂:血管的“隐形堵塞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推手。当LDL-C过多时,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就像水管里结了一层水垢,逐渐缩小管腔;斑块破裂还会形成血栓,直接堵塞血管。
防控技巧:
饮食调节:减少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深海鱼(富含Omega-3)、坚果(每日一小把)、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的摄入。
药物干预:高危人群(如已患冠心病、脑梗死)需服用他汀类药物,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普通人群根据风险分层调整目标值。
关键提醒:血脂正常≠无需关注,尤其是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即使血脂化验“达标”,也可能需要长期用药稳定斑块。
(三)血糖:血管的“慢性腐蚀剂”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如同泡在“糖水”里,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脑卒中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防控技巧: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是反映近3个月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一般患者需控制在7%以下,老年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
饮食“三少一多”:少精制糖(如奶茶、蛋糕)、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馒头)、少盐(每日<5克),多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豆类)。
运动辅助:餐后1小时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但需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
(四)生活方式:最易被忽视的“综合风险”
吸烟、酗酒、久坐、熬夜等不良习惯,就像给血管“叠加伤害”。例如,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长期酗酒会升高血压、损伤肝功能(影响脂代谢);久坐会减缓血液循环,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防控技巧:
戒烟:任何年龄戒烟都能降低脑卒中风险,戒烟2年后风险开始下降,5年后接近不吸烟者水平。可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如贴片、口香糖)或寻求专业戒烟门诊帮助。
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1两白酒/300ml啤酒/100ml红酒),女性减半,最好不喝。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拆分为每天30分钟、每周5天;结合每周2-3次抗阻训练(如举哑铃、深蹲),增强肌肉力量。
三、争分夺秒:早期识别与及时救治
即使控制了危险因素,仍有部分人可能突发脑卒中。此时,“时间就是大脑”——缺血性卒中发病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6小时内是取栓治疗的关键期,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快速识别“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