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十五五,五年发展规划(2025.9—2030.9).doc

学校十五五,五年发展规划(2025.9—2030.9).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十五五,五年发展规划

(2025.9—2030.9)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校园硬件设施

学校坐落于县城南郊,占地面积约1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形成“教学—活动—生活”三位一体的功能布局。现有建筑涵盖3栋教学楼(分别服务1-3年级、4-6年级、7-9年级学生)、1栋综合楼、1栋办公楼、1座艺体中心、1处厨房及1栋宿舍,共8大主体建筑,配套1个标准化综合运动场。其中,艺体中心建筑面积约5133平方米,内部功能分区明确:一层设室内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及体育器材室;二层为图书馆(藏书量达8万册,分小学阅览区与初中阅览区)、电子阅览室(配备计算机120台);三层设录播教室(可实现跨年级直播教学)、能容纳700人的报告厅及2间音乐排练室。综合运动场包含300米塑胶跑道、4个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及1个小型足球场,满足中小学日常体育教学与课余活动需求。

(二)师资队伍现状

截至2025年9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10人,其中正式教职工82人,占比74.5%;代课教师28人,占比25.5%。教职工职称结构为:高级教师15人(占13.6%),一级教师50人(占45.5%),二级教师45人(占40.9%)。学科师资分布方面,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师配备相对充足,共有68人;音体美、信息技术、理化生等专业学科教师缺口较大,仅配备12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现有省级骨干教师7人(涵盖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物理学科),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名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名师4人、县级学科带头人8人,形成“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梯队。

(三)办学规模与生源结构

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现有班级60个,其中小学段40个班(1-3年级18个班,4-6年级22个班),初中段20个班(7-8年级14个班,9年级6个班),在校学生共计2800人。生源主要覆盖县城南郊及周边5个乡镇,其中农村子女占比62%,进城务工子女占比28%,本地户籍子女占比10%。受家庭环境影响,约15%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10%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难度较大。

(四)办学理念与宗旨

建校20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践行幸福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宗旨,以“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础,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育英才”为核心办学理念,围绕“创和谐、平安、幸福校园,建活力、实力、魅力名校”的办学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特色发展方面,传承“五小训练”(小记者、小摄影师、小主持人、小播音员、小讲解员)传统,并拓展至初中段,新增“小小科学家”“小小艺术家”“小小运动员”等特色项目,构建覆盖中小学的特色育人体系。

(五)办学成果与荣誉

近年来,学校凭借扎实的办学实践,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小学”“20年全国模范希望小学”“省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省电教活动先进单位”“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工人先锋号”“省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省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省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等国家级、省级荣誉;2023-2025年期间,新增“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县级德育工作示范校”“县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办学影响力逐步提升。

二、办学优势

(一)办学环境与硬件基础扎实

1.空间布局合理:100亩的校园面积为中小学分段办学提供充足空间,教学楼、艺体中心、运动场等设施分区明确,避免中小学学生活动交叉干扰,同时便于资源共享(如艺体中心、图书馆对全学段开放)。

2.硬件设施初具规模:现有300米塑胶跑道、标准化篮球场等运动设施,能满足中小学体育课程及大课间活动需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录播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开展信息化教学、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支撑;宿舍与厨房配套完善,可容纳500名学生寄宿,解决周边偏远乡镇学生就学住宿问题。

(二)师资队伍凝聚力强且骨干引领作用突出

1.团队协作氛围浓厚:学校领导班子秉持“顾大局、能创新、重实干”的工作作风,通过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部门协作会议,凝聚全校共识;教师群体具有较强的干事创业热情,在“青蓝工程”“集体备课”等活动中,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勤钻研,形成“团结奉献、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

2.骨干教师梯队成型:省级、市级骨干教师覆盖中小学核心学科,如省级骨干教师李XX(小学数学)主持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课题,在全县推广应用;市级学科带头人王XX(初中语文)带领团队开发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获市级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骨干教师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课题引领等方式,带动全校教师专业成长,为“科研兴校”提供有力支撑。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逐步夯实

1.国家课程实施规范:严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

文档评论(0)

笑饮尘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优秀教师,从教20年,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理辅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