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咏雪
一、作者及背景
《咏雪》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便是其主持编纂的成果。这部书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士人的思想、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原文呈现与注释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死后追赠太傅。
2.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4.文义:文章的义理。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何所似:像什么。
9.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
10.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11.未若:不如,不及。
12.因:趁、乘。
13.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女诗人,谢无奕之女。
14.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三、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太傅听了大笑起来,感到很高兴。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赏析
场景描绘生动
文章开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一句话就勾勒出一幅温馨的家庭聚会场景。在寒冷的雪天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文章义理,充满了文化氛围和家庭温情。这种场景的描绘不仅为下文咏雪的情节做了铺垫,也展现了东晋时期士大夫家庭重视文化教育、注重家族团聚的生活风貌。
人物形象鲜明
1.谢太傅:从“欣然”“大笑乐”等描写可以看出他和蔼可亲、注重家庭文化生活,对晚辈的才华十分欣赏。他在雪天组织家庭聚会,引导小辈们谈论文章,还以“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展现出他的儒雅和智慧。
2.谢朗:他将雪比作“撒盐空中”,体现出他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但这种比喻比较直白、生硬,只注重了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形态,缺乏美感和意境。
3.谢道韫:她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堪称绝妙。柳絮轻盈、飘逸,随风飞舞,不仅形似雪花的飘落,更赋予了雪花一种灵动、美好的神韵。这个比喻富有诗意,展现了谢道韫的才情和细腻的观察力。她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慧、文雅的少女形象。
语言简洁精妙
全文仅寥寥数语,却将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如“俄而雪骤”,一个“骤”字就写出了雪下得急的特点;“公大笑乐”,简洁地表现出谢太傅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赏。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正是《世说新语》的一大特色,它以极少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五、文化价值与影响
《咏雪》这则故事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反映了东晋时期士族家庭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文学才华的重视。谢道韫以其精妙的比喻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她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之一。“咏絮之才”也因此成为了形容女子有才华的典故,流传至今。
在语文教学中,《咏雪》也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它篇幅短小,内容丰富,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