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的《大暑》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曾几的《大暑》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几的《大暑》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及标准注音

大暑

南宋?曾几

chìrìjǐshíguò,qīngfēngwúchǔxún。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jīngshūliáozhěnjiè,guālǐmànfúchén。

经书聊枕藉,瓜李漫浮沉。

lánrějìngfùjìng,máocíshēnyòushēn。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yánzhēngnǎirúxǔ,nàgèngxīfēnyīn。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二、字词注释

赤日:烈日,指大暑时节灼热的太阳,点明节气气候特征。

无处寻:四处都找不到,极写暑天无风的闷热,呼应“大暑”节气特点。

经书聊枕藉:经书随意地垫在头下。“聊”指姑且、暂且;“枕藉”(jiè)意为纵横相垫,形容经书放置的随意状态。

瓜李漫浮沉:瓜果在水中随意漂浮。“漫”指随意、悠闲;古时大暑有“浮瓜沉李”习俗,将瓜果浸于凉水解暑,此句描绘生活细节。

兰若(lánrě):梵语“阿兰若”的省称,原指林中寂静处,后引申为佛寺,此处指清幽的居所或寺院,营造静谧氛围。

茅茨(máocí):茅草盖的屋顶,代指简陋的茅屋,体现居住环境的质朴清幽。

炎蒸:形容暑气蒸腾的闷热感觉,“蒸”字精准传递潮湿酷热的体感。

乃如许: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如许”表“如此、这样”,强化暑热的强烈程度。

惜分阴:珍惜每一分光阴,“分阴”指极短的时间,化用《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体现诗人的勤勉。

三、白话译文

灼热的太阳什么时候才能过去?清凉的风四处都寻不到踪迹。

经书姑且垫在头下当枕,瓜果浸在水中随意漂浮。

清幽的居所(或寺院)安静了又安静,简陋的茅屋深藏再深藏。

暑气蒸腾竟然到了这般地步,更该珍惜这每一分光阴。

四、作者简介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洛阳人,南宋著名诗人、官员。他早年师从江西诗派代表黄庭坚,后逐渐形成自己清新明快、自然平实的诗风,主张“活法”作诗,强调诗句要灵动自然,不刻意雕琢。

曾几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晚年因主战遭贬,遂隐居浙江天台,寄情山水与诗文。他的诗歌多描写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致,字里行间透着淡泊宁静的心境,又暗藏对世事的关切。作为陆游的老师,他的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发展影响深远,代表作有《三衢道中》《大暑》《苏秀道中》等,作品收录于《茶山集》。

五、写作背景

《大暑》的具体创作时间虽无明确记载,但结合曾几的生平轨迹与诗歌内容可推断,此诗应作于他晚年隐居天台期间(约1145年后)。彼时他已远离官场纷争,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过着亲近自然的闲居生活。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南方此时多高温闷热天气,正如诗中“炎蒸乃如许”所描绘的景象。诗人身处清幽的居所,一边感受着暑天的酷热,一边以经书、瓜果为伴,在宁静中生出珍惜光阴的感慨。这首诗既是对大暑时节生活场景的真实记录,也暗含着他隐居期间“安贫乐道、勤勉自守”的心境。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大暑节气文化小识

气候特征: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7月22—24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酷暑期,南方多“桑拿天”,正如诗中“炎蒸”所写。

传统习俗:

浮瓜沉李:将西瓜、李子等瓜果浸于凉水或井水中冰镇后食用,对应诗中“瓜李漫浮沉”。

喝伏茶:用荷叶、金银花等清热解暑的草药煮茶饮用,缓解暑热。

晒伏姜:将生姜切片晒干储存,以备秋冬驱寒,体现“顺应时节”的生活智慧。

节气诗词:除曾几此诗外,历代文人多有咏大暑之作,如白居易《销夏》“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韦应物《大暑对雨》“炎威振皇服,清光献天庭”,均以不同视角写尽暑天景象。

(二)江西诗派与“活法”理论

曾几早年受江西诗派影响,后提出“活法”作诗,突破了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的刻板束缚。“活法”强调诗歌既要遵循法度,又要灵动自然,贴合生活实际。

《大暑》正是“活法”的典型体现:诗中“赤日”“清风”“瓜李”等都是日常可见的意象,“聊”“漫”等口语化词语自然流畅,无刻意用典痕迹,却在平淡中见深意,完美诠释了“活法”的精髓。

(三)“惜分阴”的文化渊源

诗末“那更惜分阴”化用了古代“惜时”典故。据《晋书?陶侃传》记载,东晋名将陶侃曾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意为即使是圣人也珍惜每一寸光阴,普通人更应珍惜每一分时间。

曾几在此处化用典故,并非生硬堆砌,而是结合暑天“炎蒸难耐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