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至温州》注音版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VIP

文天祥《至温州》注音版赏析与练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天祥《至温州》注音版赏析与练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原文

至温州

南宋?文天祥

wànlǐfēngshuāngbìnyǐsī,piāolínghuíshǒuzhuàngxīnbēi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luófúshānxiàxuěláiwèi,yángzǐjiāngxīnyuèzhàoshuí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zhǐwèihǔtóufēiguìxiàng,bútúdīrǔyǒuguīqī

祇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

chéngcháoyídàozhōngchuānsì,àndúzhōngxīngdìèrbēi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

二、现代汉语译文

万里风霜漂泊,两鬓已如银丝般斑白;回望半生颠沛流离,昔日的壮志豪情只剩满心悲戚。

罗浮山下的雪,不知是否已经飘落?扬子江中心的明月,如今又照耀着谁?

我本就知道,“虎头”并非富贵之相,从没想过像苏武盼公羊产乳那样,能等到南归的日子。

趁着潮水抵达中川寺,我在暗中默默品读那篇期盼王朝复兴的“中兴第二碑”。

三、重点字词与典故注释

(一)实词释义

鬓已丝:鬓发像蚕丝一样白,形容年老体衰。“丝”此处指发丝般的白色。

罗浮山:此处指温州瓯江北岸的罗浮山,诗人由它联想到南方抗元战场的广东罗浮山。

扬子江:即长江,文天祥曾在此被元军拘押,后伺机逃脱。

虎头:指王侯贵相,典出《后汉书?班超传》中“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羝乳:“羝(dī)”指公羊,公羊产乳是不可能的事,典出《汉书?苏武传》,喻指渺茫的归期。

中川寺:即温州江心寺,南宋高宗曾在此驻跸,是王朝中兴的象征之地。

中兴第二碑:诗人暗指期盼为南宋撰写类似《大唐中兴颂》的碑文,寄托王朝复兴的希望。

(二)虚词用法

祇:副词,通“只”,“仅仅、本来”之意。例:“祇谓虎头非贵相”。

非:否定副词,“不是”。例:“祇谓虎头非贵相”。

不图:动词短语,“没想到、未曾预料”。例:“不图羝乳有归期”。

(三)文化典故详解

虎头贵相:东汉班超年轻时,相者说他有“虎头燕颔”的贵相,日后必成“万里侯”。文天祥反用此典,说自己本无富贵之命,暗含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身境遇的慨叹。

羝乳归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逼他牧羊,谎称“公羊产乳即可归汉”。文天祥用此典,既叹归期渺茫,又暗喜自己竟能像苏武般逃脱险境。

中兴碑:唐代元结作《大唐中兴颂》,记安史之乱后唐朝复兴之事,刻于石碑。文天祥盼写“第二碑”,是希望南宋能复刻大唐中兴的奇迹。

四、作者与写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抗元名臣、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历任刑部郎官、赣州知州等职。元军南下时,他散尽家财起兵勤王,后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营谈判时被拘。逃脱后仍坚持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最终就义于元大都(今北京)。其诗作多写于患难之中,收录于《指南录》,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等句彰显爱国气节。

(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德祐二年(1276年)四月,是文天祥人生中最惊险的“逃亡时刻”的写照。这年二月,临安(今杭州)陷落,文天祥以议和使臣身份赴元营,却遭扣押。三月,他在押解途中趁元军不备,于镇江逃脱,历经“出门难”“候船难”“上岸难”等九死一生的困境,最终从海路辗转抵达温州。此时的他,已近四十岁,数月的风霜漂泊让鬓发斑白,而南宋王朝濒临覆灭,昔日抗元壮志虽在,却难掩现实的悲戚。在温州江心寺,面对曾见证高宗中兴的故地,他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融个人遭遇与家国情怀的诗作。

五、相关知识梳理

(一)诗中核心意象内涵表

意象

诗中语句

表层含义

深层情感与寄托

风霜

万里风霜鬓已丝

旅途艰险,岁月沧桑

叹漂泊之苦,惜壮志未酬

罗浮山

罗浮山下雪来未

询问山中雪景

牵挂南方抗元战场,忧局势不明

扬子江月

扬子江心月照谁

明月照耀江面

念昔日同僚安危,感孤独无依

羝乳

不图羝乳有归期

公羊产乳的不可能

惊归期之意外,叹命运之波折

中兴碑

暗读中兴第二碑

品读复兴相关碑文

盼王朝再起,表爱国初心

(二)文天祥同期诗作对比

诗作

创作时间

核心情感

与《至温州》的关联

《扬子江》

1276年逃亡途中

心向南宋的坚定

同属《指南录》,“南方”与“中兴”呼应爱国执念

《过零丁洋》

1279年被俘后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