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历史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基本信息
XX历史建筑位于XX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始建于清代中期(公元1756年),原为当地望族宅邸,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江南穿斗式木构架民居,坐北朝南,共三进院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次修复加固范围包括建筑主体木构架(梁、柱、枋、檩、椽)、木装修(门窗、隔断)及木楼板等,总建筑面积650平方米。
1.2建筑历史价值
该建筑是XX地区清代中期木构架建筑的实物例证,其梁架采用“月梁”做法,斗拱为五踩重昂,木雕工艺精湛,题材包含“二十四孝”“吉祥花鸟”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建筑布局体现了“前堂后寝”的传统礼制思想,其空间组织方式对研究清代江南地区民居建筑形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3木结构现状及主要问题
1.3.1木构件病害
经现场勘察,主要木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腐朽、虫蛀、开裂及变形问题。其中,一进厅堂明柱根部因长期潮湿导致木材腐朽,腐朽深度最大达柱径1/3;二进次间檩条普遍出现横向裂缝,宽度2-5mm,长度多为檩长的1/2-2/3;三进檐椽约30%存在虫蛀孔洞,蛀屑堆积严重,虫害种类为家天牛幼虫。
1.3.2节点连接问题
建筑榫卯节点普遍存在松动现象,部分位置榫头缺失或榫卯间隙过大(最大达15mm),导致结构整体性下降;梁柱节点处铁件锈蚀严重,部分扒钉完全锈断,丧失连接作用;木楼格栅与龙骨连接松动,楼板局部下沉,最大沉降量达30mm。
1.3.3附属构件损坏
建筑木装修包括隔扇门、槛窗等,约40%的格心棂条断裂,边框榫卯松动;木裙板普遍开裂,油漆起翘剥落;部分木楼梯踏步松动,栏杆扶手缺失。
1.4修复加固目标
1.4.1技术目标
1.4.2文化目标
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的历史原真性,对腐朽、虫蛀构件采用“修旧如旧”原则,保留原有工艺做法及历史痕迹;修复后的建筑外观、空间布局及木装修风格与历史原貌保持一致,延续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1.4.3安全目标
修复加固后,建筑能够抵御当地基本风压(0.35kN/m2)、雪压(0.40kN/m2)及抗震设防烈度(6度)要求,确保结构安全,为后续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二、修复加固技术方案
2.1修复原则与标准
2.1.1原真性保护原则
修复施工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准则,对可继续使用的木构件进行清洁、防腐处理,保留原有木材纹理、色泽及历史痕迹。更换构件需选用相同树种(如杉木、樟木)并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尺寸、榫卯形式与原件一致。新增加固措施采用隐蔽式设计,确保外观不改变历史风貌。
2.1.2安全性优先原则
结构加固需满足现行《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要求,重点解决腐朽、虫蛀导致的承载力不足问题。对关键受力构件(梁、柱)进行荷载验算,确保加固后整体结构稳定,抗震性能提升至6度设防标准。
2.1.3可逆性原则
加固材料与工艺需具备可拆卸性,避免永久性改变原结构。如碳纤维包裹采用专用胶粘剂,未来可无损移除;新增金属连接件采用不锈钢材质,便于后期替换。
2.2木构件修复工艺
2.2.1梁柱腐朽处理
对腐朽深度小于柱径1/4的柱子,采用“局部嵌补法”:清除腐朽部分后,用经防腐处理的硬木块(含水率≤15%)填补,采用传统鱼鳔胶粘接,表面雕刻仿旧纹理。腐朽深度超过1/4时,采用“墩接法”:在柱根部加设同材质木墩,通过榫卯连接新旧柱体,接缝处用麻布包裹桐油石灰密封。
梁身裂缝处理:裂缝宽度≤3mm时,注入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渗透性≥90%);裂缝宽度>3mm时,沿裂缝开V型槽(深1cm,宽2cm),填入木条与耐候胶混合物,表面做旧处理。
2.2.2虫蛀构件修复
对虫蛀深度不超过构件截面1/3的椽条、檩条,采用“高温熏蒸+灌注法”:先在60℃环境下密闭熏蒸48小时灭杀虫卵,再注入低毒硼酚合剂(浓度5%)防腐。虫蛀严重构件需更换,更换件保留原有榫卯形式,表面做旧处理。
2.2.3木构件强化措施
对承载力不足的梁、柱,采用“碳纤维布包裹加固法”:在构件表面打磨平整后,涂刷底层树脂,粘贴300g/m2碳纤维布(抗拉强度≥3400MPa),外包防火涂料。对细长柱体增设钢箍(间距50cm),箍内填充柔性防火材料。
2.3节点连接加固
2.3.1榫卯节点修复
松动榫卯采用“胶接+铁件加固”:清理节点缝隙后,注入环氧树脂,在榫头端部增设不锈钢销钉(直径8mm),销钉孔注入结构胶。对缺失榫头,重新制作硬木榫头,采用传统“燕尾榫”形式,配合现代耐候胶粘接。
2.3.2梁柱节点补强
在梁柱节点处增设“隐蔽式钢拉杆”:在梁底开槽(深3cm),植入直径16mm不锈钢拉杆,两端用钢板(厚8mm)与柱体锚固,拉杆预紧力控制在10kN。对原有锈蚀铁件,清除锈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