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_第七章 心身疾病_第二节 高血压病.docVIP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_第七章 心身疾病_第二节 高血压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XX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教学课题 原发性高血压 课时 授课时间 10月20日 10月21日 10月22日 10月23日 10月24日 月日 1.5 星期一 星期三 星 期三 星 期四 星 期五 星期 授课对象 XX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5-8 1 -4 17-20 13-16 目的要求 1.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变分期及病理变化。 3.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结局。 4.熟悉恶性高血压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变分期及病理变化。 教法与 学法 1、多媒体形态学特点 2、启发式、提问式讲授 3、讲授结束时,小结重点和难点的部分 4、布置课外思考题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5min 2.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40min 3.原发性高血压的结局 10min 复习 思考题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特点如何?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本次授课准备充分,学生听课认真,结合临床实例讲授,从病例中提出问题,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注重教书育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职业道德。 原发性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 脑出血;500万/年。 我国:现有患者1亿6千万人,每年新增150万,死亡20万 三低 :知晓率45%、服药率30%、控制率10%。 三不:不规则用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用药。 高血压病日:10月8日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 性、全身性疾病。多见于30—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全身性的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绝大多数病程漫长,症状显隐不定,不易坚持治疗,发展至晚期,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心、脑、肾病变而致死。 一、病因,发病机制 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75%遗传素质。基因的变异、突变和遗传缺陷。 如RAS基因多态性和突变,上皮钠通道蛋白基因突变→钠敏感性高血压。 2、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饮食:Na﹢,肥胖,年龄,吸烟。 神经内分泌因素:细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兴奋增强为主要神经因素。 发病机制 1、钠水潴留。 2、功能性的血管收缩。 3、结构性的血管肥厚。 二、病变及临床表现: (一).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缓进性(chronic hypertension) 1 机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无器质性病变。细动脉:是指中膜仅有1—2层平滑肌的细胞。 即组织学管径在0.3mm以下的微动脉。 小动脉:管径在1mm以下、0.3mm以上的动脉。 临床:头痛,头晕,血压波动,休息,服药血压可下降。 2 动脉病变期: 1) 细动脉(〈1mm〉 ,脾中央动脉,视网膜细动脉长期反复痉挛, 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浆蛋白渗入内皮下间质凝固,细动脉硬化,增厚狭窄。 病变:细动脉壁红染,均质,玻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 2)肌型小动脉:肾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脑的小动脉。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 增生、内弹力膜分裂。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中膜增厚呈洋葱皮状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4)大动脉:无明显病变,或伴有AS。 3 内脏病变期: (1) 心脏:高血压性心脏病。 A、代偿期 外周阻力 左室肥大 心肌收缩力 镜下:心肌纤维增粗, 分支 ,核大深染。 大体:左室肥厚1.5—2 cm,心腔不扩张,重量增加,400克以上—向心性肥大。 临床:心悸。X光:心脏向左向下扩大。 B、失代偿期 长期外周阻力 + 心肌供血不足→ 收缩力↓ 心腔扩张 ——离心性扩张 →心衰 。 向心性肥大 离心性肥大 (2) 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primary granulo-contracted kidney) 细动脉性肾硬化(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双侧 对称 大体:双肾体积缩小,质硬,重量(100gm以下

文档评论(0)

prtsc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