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核磁共振 (NMR) 基本内容 NMR的基本概念 1H NMR 13C NMR 2D NMR技术 构型、构象分析 结构解析 基本要求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一、前言 核磁共振(简称为NMR)是指处于外磁场中 的物质原子核系统受到相应频率( 兆赫数量级的 射频)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其磁能级之间发生的 共振跃迁现象。检测电磁波被吸收的情况就可以 得到核磁共振波谱。因此,就本质而言,核磁共 振波谱是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属于 吸收光谱(波谱)范畴。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1950 年前后W .G. Proctor等发现处在不同化学环境 的同种原子核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即化学位移,接 着又发现因相邻自旋核而引起的多重谱线,即自旋 --自旋耦合,这一切开拓了NMR 在化学领域中的应 用和发展。 20 世纪60 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里叶 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谱仪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了 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自旋角动量P 是一个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 方向。它在直角坐标系z轴上的分量Pz由下式决定: Pz= h/2 π *m m 是原子核的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 的值取决于自 旋量子数I,可取I、I -1、I -2… -I,共2I +1 个不连 续的值。这说明P 是空间方向量子化的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这就表明,磁核的两种不同取向代表了两个不同 的能级, m = + 1/2 时,核处于低能级;m = -1/2 时,核处 于高能级。它们之间的能级差为: ΔE = E-1/2- E+1/2= gN*uN*B0= h/2 π *γ*B0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小 结 1、核磁共振:条件 2、自旋量子数、角动量、核磁矩、磁旋比 3、饱和、驰豫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H0相同,不同的自旋核因h值不同,其共振 频率亦不同。如H0=2.3TG时,1H(100MHz),19F (94MHz),31P(40.5MHz),13C(25MHz)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同位数的天然丰度、磁性及共振频率与场强的比较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电子屏蔽效应(σ):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 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 抗的第二磁场,使核免受外加磁场的影响的防御措 施的作用。 HN = H0-σH0 = H0(1-σ) H0:外加磁场;HN:核的实受磁场;σH0:电 子对核的屏蔽效应。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σ表示电子屏蔽效应的大小,其数值取决于核外 电子云密度。 ⑴ 核外电子云密度高,σ值大,核的共振吸收高 畅(低频)位移。 ⑵ 核外电子云密度低, σ值小,核的共振吸收低 场(高频)位移。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知识 3 、射频信号接受器(检测器):当质子的进动 频率与辐射频率相匹配时,发生能级跃迁,吸收 能量,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毫伏级信号。 4、样品管:外径5mm的玻璃管,测量过程中旋 转, 磁场作用均匀。 第二节 氢核磁共振 一、化学位移 1、定义:不同类型氢核因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 共振峰将分别出现在磁场的不同区域,将待测氢核 共振峰所在位置与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作比 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为化学位移δ(ppm)。 第二节 氢核磁共振 2、基准物质 1H-NMR通常以TMS (四甲基硅烷)为标准物质。 ⑴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 尖峰; ⑵ 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 峰不重迭; ⑶ 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第二节 氢核磁共振 二、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1、电负性 电负性 ,吸电子能力 ,电子云密度 ,σ,δ 第二节 氢核磁共振 第二节 氢核磁共振 2、磁的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 第七章 煤的直接液化.ppt
- 2025青年思想教育微党课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2025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1年护士资格考试统考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pdf
- 中药学(中级)测试题-单选题免费答案.docx
- 化粪池施工方案模板.docx
- 2024年二级注册建筑师题库附答案(能力提升).docx
- 理想 RISO 9050 7050 3050 7010 3010 闪彩印王中文技术维修手册 后面可以参考理想闪彩印王 EX7200 EX9050 EX9000 EX7250 系列中文维修手册 .pdf
- 气化车间五月份工作总结六月份工作计划.pptx VIP
- 046基于PLC的工厂饮料罐装控制系统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