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资料
子宫肌瘤1 117例分析
【关键词】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组成,它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也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女性生育健康的问题。据资料报道,40~50岁妇女子宫肌瘤发生率高达51.2 %~60.0 %[1]。为探讨子宫肌瘤在本地区妇女间的好发年龄段及病理类型,本文对2005至2007年间收治的1 117例子宫肌瘤的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获得子宫肌瘤在本地区的发病情况、好发年龄及病理类型,为子宫肌瘤的预防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促进妇女生育健康。
对象与方法
1.对象: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05至2007年临床和病理诊断明确的1 11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理资料。
2.诊断方法:根据病史、妇科检查、B超检查、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结果诊断,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2]。
3.子宫肌瘤分类: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不同分子宫体肌瘤和子宫颈肌瘤。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将其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根据肌瘤多少可分为单发性肌瘤和多发性肌瘤[3]。
结果
1.年龄构成:10岁~占0.2 %(2/1 117),20岁~占4.1 %(46/1 117),30岁~占22.2 %(248/1 117),40岁~占52.6 %(588/1 117),50岁~占17.5 %(196/1 117),60岁~占3.3 %(37/1 117)。
2.病理分类:单发性肌瘤占 60.4 %(675/1 117),多发性肌瘤占59.6 %(442/1 117);675例单发性子宫肌瘤中,子宫体肌瘤占 94.1 %(635/675),宫颈肌瘤占4.3 %(29/675);635例宫体肌瘤中,肌壁间肌瘤占18.6 %(118/635),粘膜下肌瘤占73.7 %(468/635),浆膜下肌瘤占7.7 %(49/635);1.0 %(11/1 117)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例少女子宫肌瘤为宫体肌瘤、单发肌瘤,1例母亲孕期有保胎史,另1例无高危因素。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个影响妇女健康的不可忽视的疾病。据资料报道,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其中40~50岁妇女发生率最高达[3] 。本文通过对1 117例病例资料分析可得:30~50岁发生率为74.8 %(836/1 117),30岁为4.3 %,50岁为20.9 %,与文献报道的年龄段发生率基本一致。在所有子宫肌瘤中,以宫体肌瘤所占比例较大,达到56.9 %。而在宫体肌瘤中,以壁内肌瘤占大多数,达到73.7 %。据有关文献报道[4],按肌瘤所在部位,宫体肌瘤占90.0 %,宫颈肌瘤占10.0 %,而在本文中,也基本符合这一特点。此外,多发性子宫肌瘤高达39.6 %,所占比例也较高,亦不容忽视[5]。
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临床上观察得到,有子宫肌瘤可随妊娠长大,随绝经后而缩小等现象。因此,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3]。但是子宫肌瘤的确切原因不明。不良的情绪、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及一些社会心理问题等都可造成雌激素、孕激素可代谢紊乱。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与职业有关,知识水平越高,工作越复杂,精神负担越重,造成的压力就越大,从而更易导致雌激素、孕激素调节紊乱,易患子宫肌瘤。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子宫肌瘤的患者并无症状,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疼痛。患者通常是在妇科检查或进行超声波检查时才发现,子宫肌瘤症状出现及轻重与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生长速度及并发症有关。有些患者因肌瘤小,生长缓慢,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时被发现;而有些患者可表现出以下症状,应警惕子宫肌瘤的发生。例如,月经围期的改变,下腹部肿块,压迫症状,腹痛及腹坠胀感或腰背酸痛,白带增多等症状[6]。
为了更好的预防子宫肌瘤,应该将治疗用雌激素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可过多过滥;及时治疗子宫内膜炎症;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和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避免在产后和经期受寒,如洗澡、外出等活动,应注意保暖;避免经期性交,以防宫内炎症发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气血充盈、流畅,减少肌瘤发生的可能[7]。
要防止子宫肌瘤应定期做妇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小肌瘤。瘤小者可定期追踪检查,瘤大者则应积极处理。即使进行了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者,因肌瘤有可能复发,必须定期追踪观察。建议加强妇女疾病普查工作,40岁以下的妇女每2年普查1次,4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普查1次,以保护广大妇女的生育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惜阴,主编.临床妇科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65-67.
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05.
3李玉林,主编.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30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