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台州塑料制品业工序质量控制现状及策研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质量水平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工序质量是形成产品最终质量的关键。如何有效地提高工序质量成为当前产品质量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
工序是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工序质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1953年,丰田公司最早提出5M1E分析法,在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要受到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s)、环(Environment)、测(Measurement)六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六方面因素决定着制造过程各工序的质量保证能力,影响着企业的成本与效率,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工序质量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监控工序质量因素的变化及其规律,使产品质量特性在允许的范围波动,达到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品的目的。
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美国工程师泰勒(T.W.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
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哈特(W.A.Shewhart)应用数理统计提出了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理论,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1939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W.A.Shewhart)与戴明(W.Edwards Deming)合著的《由统计方法出发的质量管制》书中即强调“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菲根堡姆(A.V.Feigenbaum),1961年他发表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该书强调质量职能应由公司全体人员来承担,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产生、形成的全过程。
早在1962年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就在一份供基层现场人员阅读的质量刊物一《现场与质量控制》的创刊词中提出“以领班为核心,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质量控制方法使现场控制成为质量控制的核心”。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 1994)在美国质量管理学会年会上指出加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未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1956年,西方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在其编撰的统计质量控制手册中提出短期工序能力与长期工序能力的概念。Juran( 1974)首先针对双侧规格情况提出了第一代工序能力指数Cp即在无偏移时使用的1]Ding Y,Kim P,Ceglarek D,et al.Optimal sensor distribution for variation diagnosis formulti-station assembly processes[C].IEEE transaction on Robotics Automation,2003,19:543-556.
[2]Massimo Pacella,Quirico Semerarob.Understanding ART-based neural algorithms as statistical tools for manufactur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2005.
[3]Juran J M.Juran’s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M].Newyork:McGraw-Hill,1974.
[4]Kane V E.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J].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1986.
[5]Chan L.K.,Cheng S.W.,Spiring F.A.A New Measure of Process Capability:Cpm[J].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1988.
[6]肖熳.生产企业的工序质量控制 [J].质量探索,2010.
[7]王卫东,赵又力?.生产工序的质量监视 [J].中国质量,2005(11).
[8]王丽颖.小批量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及关键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连交通大学,2007.
[9]赵又力?.车间工序质量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江南大学,2008.
[10]楼敏.产品工序质量控制技米及其在电机制造中的应用[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7.
[11]李玉玲.基于过程能力指数的工序质量控制研究 [D].重庆:重庆大学,2008.
[12]宋明顺.质量管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PSS实战与统计思维》读书笔记.pptx VIP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公司公开招聘(4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应急救援技能培训》课件.ppt VIP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11版).doc
- ISO 14001 2015 中英文.doc VIP
- 2025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水平定向钻市场调查报告.docx
- 美国发展历程.ppt VIP
-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docx
- DB34_T4098.2-2022_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2部分:路基工程_安徽省.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