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开题报告.docVIP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开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产品出口国,截至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5.1万亿元,增长12.8%,软件业7573亿元,增长29.8%。在以计算机通信、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开发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产品生产体系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初步认识,并于90年代开始了大量研究。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晚,于20实际90年代才开始真正关注这一问题,大部分研究也是在近几年内出现。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1) 国内一批最早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定义的学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实验程序(叶柏林,陈志田;1992)。有的学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疫制度与措施;包装盒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夏友福,2001)。也有学者这样界定TBT的涵义,“TBT即技术性贸易障碍,是指由于制定、采用和实施不同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而造成的不要的和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其中,必要的贸易障碍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必要的贸易障碍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张明,2006)。 一些学者用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动来模拟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动,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作了定量分析(冯宗宪,柯大钢;2001)。有的学者则从各国技术性措施的差异导致的成本增加以及政府干预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两方面对张海东。 [1]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家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翁国民.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应对方案研究——以浙江经济国际化进程为背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鲍晓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质及其形成机制:理论假说与政策含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141). [6]郑展鹏,苏科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南北比较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4). [7]王波.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7(5). [8]蒋国瑞,臧国军.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新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7(10). [9]焦允,郭秋萍.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5). [10]邓钰靖.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J].经济前沿,2008(1). [11]蒋国瑞,周敏.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08(2). [12]曹陆松.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界,2008(7). [13]俞建峰.中欧家电产品能效认证差异化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9(4). [14]俞建峰.中美家电产品能效认证差异化研究[J].中国能源,2009(5). [15]李杰,章家清.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进口状况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0(7). [16]厉英珍.我国小家电出口贸易研究[D].湘潭大学,2008. [17]郭吐艳.技术壁垒对我国家电业的负面经济效应及应对[D].湘潭大学,2006. [18]龙青薇.欧盟“双绿”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影响及其对策[D].暨南大学,2008. [19]周敏.TBT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影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 [20]Ronald Fischer,Pablo Serra.Standards and Prote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 (52). [21]Calvin L and B. Krissof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 Case Study of Phytosanitary Barriers and U.S—Japanese Apple Trad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