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 8月 艺术探索 Aug.2010
第24卷 第4期 ARIsEXPLORATION Vo1.24No.4
古代铜鼓上太阳纹饰产生的历史渊源 内涵
李永强
(广西艺术学院 桂林中国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由光体和光芒构成的太阳纹是最早出现于铜鼓上的 关【键词】铜鼓;太阳纹;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最基本的装饰纹样 ,是鼓面装饰 中最重要、最醒 目的图案, 【中图分类号】jo26 文【献标识码】A
也是唯一贯穿于铜鼓历史始终的纹样。它原本是浇铸铜鼓 文【章编号】10HD3—3653(2010)04—0035—02
时留下的疤痕,后经少数民族先民艺术化的处理,并结合太 收【稿时间】2OLO-06—27
阳崇拜,最终形成了太阳纹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此外,它作 作【者简介】李永强(198o~),河南郑州人,广西艺术学院桂
为礼器,还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林中国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铜鼓是用贵重金属铜以及少量锡 、铅、锌等融合铸造而 饰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纹饰 ,是最早出现于铜鼓上的最基本
成的,它在不同时期扮演着诸如炊具、乐器、神器等不同的 的装饰纹样 ,是识别铜鼓纹饰类型的标志之一。太阳纹 “是
角色,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 铜鼓上最早出现和最基本的纹饰 ,除了极个别的原始形态
晶,并凝结着先民们世代相传的审美意识 ,是一笔极富传奇 的铜鼓以外 ,几乎每个铜鼓上都有。”[3](p94)
色彩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万家坝型铜鼓早期鼓面中心的装饰 由火星纹逐步发展
铜鼓大约于公元前 8世纪起源于云南中部偏西地 区, 为太阳纹的雏形 ,鼓面纹样简单,无固定规律。出现较早的
之后随着民族的迁徙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沿着大江大河, 万家坝型的太阳纹,就只有光体而无光芒。之后,出现光芒,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四川、湖南 但芒数多少不定。太阳纹之外多为素面,没有晕圈。后来的
等省、自治区,以及越南 、缅甸 、泰国、老挝 、柬埔寨、马来西 太阳纹也无定形,光芒的道数多少、长短 、角形不等。
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石寨山型铜鼓较之万家坝型鼓面纹饰增加,布局合理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 198o年在中国古代铜鼓学术讨 而紧凑,太阳纹光体扩大 ,光体、光芒相得益彰,光芒数量不
论会上以标准器出土地名将铜鼓分为八个类型的分法。这 定,最少为 8道 ,最多为 2l道。
八个类型分别是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 冷水冲型铜鼓太阳纹 ,多为 12道锐角芒纹 ,光芒之间
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其中前五个类型属于同一个 多装饰翎眼纹,鼓面有一圈连续雷纹,由此发展衍变为更多
系统,发源于云南中部偏西,主要分布于云南与广西,故被 复线交叉的纹。
称为 “云南型”或 “滇桂系统”铜鼓 ;后三个类型主要分布在 遵义型铜鼓是由冷水冲型铜鼓蜕变而来 ,铜鼓上的太
广东、广西交界的云开大山一带 ,故被称为 “两广型”或 “粤 阳纹也基本保持了冷水冲型铜鼓太阳纹的特点,多为 12道
桂系统”铜鼓。 锐角芒纹,变化不大。
铜鼓的总体特征是 :通体皆铜 ,平面曲腰 ,一头有面,中 麻江型铜鼓鼓面太阳纹形式多样,有的像石寨山型与
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