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具商才,内秉士魂——解读《聊斋志异·黄英》.pdfVIP

外具商才,内秉士魂——解读《聊斋志异·黄英》.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堕 堂塑 外具商才,内秉土魂 — — 解读 《聊斋志异 ·黄英》 o王程熹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摘 要】 《聊斋志异 ·黄英》虽写的是花妖异类,却并不渲染奇幻怪异的成分,也没有着重描写人异 之 间的爱情和婚 恋 ,在 《聊斋志异》涉及人妖 故事 的篇章 中显得独树 一帜 ,本 文通 过分析 《聊斋 志异 ·黄 英》, 发现蒲松龄在其 中寄托 了 自己对于 当时社会 的变迁 、对于 士与商的关系的思考。面对 明清 时期的价值 变迁 , 蒲松龄在这个故事里反 思和解构 了传 统的儒家价值观念 ,重构起 士魂 商才这 一新型的价 值理想 。 f关键词】儒家思想;守道 ;治生;弃儒就贾;士魂商才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7—0033—01 蒲松龄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聊 过于世家时。马不 自安,日:“仆三十年清德,为卿所累。今视息人 斋志异》中充满了大量与鬼神有关的篇章 ,作者往往在这些鬼 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人皆祝富,我但祝穷耳 !” 狐花妖、奇幻诡谲的故事中寄情言志,黄《英》一篇写的是花妖 可以说,马子才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话语和价值理想。 异类,却没有其他篇章中那种 “事或奇于断发之乡”“怪有过于 儒家提倡 “安贫乐道”“君子固穷”,孔子说 “君子谋道不谋食。… 飞头之国”的奇幻怪异,《黄英》故事中的黄英姐弟虽为异类,但 君子忧道不忧贫。”又说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却与常人无异,只有在陶生预知黄英与马子才的婚期和陶生醉 也”。在 雍《也》一章中,孑L子以极其赞赏的口吻称赞颜回 “贤哉, 后化为菊两处略有奇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多具人情,和易可 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亲,忘其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陶氏黄英为妇,实乃菊 哉,回也”。在 学《而》一章中,孑L子又提出君子 “食无求饱,居无求 精,居积取盈 ,与人无异 ,然其弟醉倒,忽化菊花,则变怪骤现 安”的价值标准。在儒家的语境里,要想 “守道”,必须有 “安贫”之 也。”蒲松龄在篇末还直接点出“黄英终老,亦无他异”。除了奇 志;要想 “独善”,必须有 “固穷”之节。义与利是绝对对立的,唯有 异性成分的消解外,不同于在其他的花妖狐魅故事中对于人异 摒弃利的因素,才可坚守义的理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婚恋的爱情成分的大量描写,黄《英》中虽然写到马子才与黄英 宋儒甚至认为,“言理财者必小人”。马子才的言行秉持的正是儒 结为夫妇,但对两人的爱情婚恋却着墨不多。黄《英》一篇 ,虽涉 家的这种价值理念。而蒲松龄通过黄英姐弟的言行,解构并重构 异类,却不在奇;虽有寄托,却并不在情。事虽虚幻,然正如蒲立 了这种价值理念。黄英姐弟,一名陶生,一名黄英,陶生虽未有 德在 聊《斋志异跋》中评价 聊《斋志异》时所说的那样 “其论赞或 名,实则为陶渊明之化身,黄英为黄花,即菊花,他们 以贩菊为 触时感事,以劝 以惩;其文往往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冥会幽探, 业,陶渊明和菊花都是古代士人心 目中高节的文化符号,而黄英 思人风云”,作者在这个故事里通过对士与商、儒家文化与市民 姐弟的言行恰恰颠覆了儒家传统,陶生并不 “安贫”,他提出 “君 文化的冲突及融合的描写,解构了传统的士的价值观念,重构 家固不丰,仆 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 起士魂商才这一新型的价值理想,寄托了蒲松龄对于明清社会 生”。相比于带有理想色彩的“安贫”,陶生的这番话更合乎世态 士商关系的思考和探讨。 人情。经济上的独立是保持人格独立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持朋 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四民阶层的划分中,士和商有着

文档评论(0)

sxym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