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 1月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January,2009
第22卷 第 1期 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LawEdition VoI.22 No.1
文章编号:CN53—1143/D(2009)01—0122—07 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
诉说、纠纷与价值
嘉 日姆几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几个 “连续”发生的纠纷,对纠纷前后的 “诉说”、“纠纷”、“第三者调解”等
过程进行了描述,标划出A.41J处理纠纷的行为落入 “价值”阴影的界限。并认为,在纠纷的发生和解
决过程中,从 “诉说”到 “纠纷”到 “纠纷解决”的意义变化对应着从 “个人要求”到 “社会理想”到 “公共
道德”的道德诉求,人们引入 “第三方”来解决纠纷是制度性需求的结果,人们的息诉行为落入价值判
断的阴影也是 自然发生的。
关键词 :诉说 ;纠纷;价值
引言 民约,试图找到没有国家法影响的纠纷处理方式 ,结
在通常的纠纷研究中,多数人所收集和分析的案 果,只发现了几本家谱和村委会的条文。最令人恼火
例几乎是独立的,论者通过案例之间的矛盾、类同、近 的是该村一个多月都是风平浪静,几乎就没有纠纷发
似等方法来组织和编排案例,通过文字将一系列发生 生,就算有点争议,当笔者赶到时,人们都换成 了笑
在不同时空的案例组织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纠纷解 脸。2006年2月,笔者在研究彝汉 民族 的纠纷解决
决过程的某种 “连续性”。然而,这样的事后建构并 时发现,汉人有着将纠纷诉诸国家机构的文化倾向,
不能真正解释纠纷发生、解决过程 中意义的连续变 为了进一步分析此问题,笔者就普村人如何解决纠纷
化,标划出 “纠纷前”、“纠纷时”、“纠纷后”的文化互 的问题展开了一段时间的 “观察”,却意外发现从 “诉
动和信息交换。尽管西方人类学界在上世纪五六十 说”到 “纠纷”到 “纠纷解决”与 “个人理想”、“社会理
年代就开始提倡和使用extendedcase①的概念来处理 想”和 “公共道德”有着内在的联系,现根据当时的田
描述纠纷发生和解决时的方法问题,但多数学者在理 野 13记写成此文。由于笔者在整理田野 日记时,凡是
解和使用时都将它理解为某种意义上的 “大时段”, 亲 自参与观察到的案例都使用第一人称来描述,为了
用它来描述不同历史阶段所发生的人们问的恩恩怨 保证案例的信息量,在下文的分析中,笔者采用了分
怨 。在下文的分析中,笔者有幸捕捉到几个 “连续” 析31记的方法来展开讨论。
发生的纠纷,并对纠纷前后的 “诉说”、“纠纷”、“第三 一 、 诉说、倾听与纠纷
者调解”等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人们处理纠纷 由于纠纷的 “参与观察”难度更大,还牵涉到纠
的行为如何落人价值的阴影,为理解法律人类学的 纷各方的隐私甚至是尊严,加上笔者考察的范围几乎
“纠纷研究”提供了某种新的案例和思路。 涉及全乡,所以没有采取传统的呆在村里的田野方
早在2003年7月,笔者就在云南省宁蒗县的普 法,而是选择了蹲在村委会的 “守株待兔”式的策略,
村住了一个月,普村的汉人祖籍云南宣威,于 1830年 因为笔者当时的判断是:只要有纠纷,多数人都会来
问因开发东升银矿④而来此定居。普氏家族是全宁 村委会寻求帮助。所以,相对于 “主动出击”来说,
蒗最强悍的汉人家族,民主改革以前,普村一直是全 “守株待兔”估计是最好的办法。
县唯一一个没有被彝人攻破的村子。普村同坝子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