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集贤殿书院的办理特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目囝囝 DANGA。NJIEDU 口 安阳工学院图书馆 邓雪峰 摘 要 唐代集贤殿书院是官方藏书校书的重要场所,它集合全国众多学者收集、校勘、考订及整理各种图书典籍,撰修国史时 政,实开后世书院藏书事业之先河,并对宋元明清时期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 唐代 集贤殿书院 办理特色 集贤殿书院始于唐代开元年问,由唐玄宗颁诏,建立于东都(今 有三层 :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时辰 ,圆形的盖顶上盘 洛阳)的明福门外,是官方最早称为 “书院”的机构,它相当于国家的 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节气 ,盖顶也是圆形且亭中有巨木十围,上 大型图书馆。书院虽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那种聚徒讲学机构,但它 下通贯,恒之以铁索。最上面的盖顶为鸾麓并且特别以黄金饰之,势 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 、开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家举荐和选拔经 若飞翥,刻木为瓦,夹 漆之。最下面一层则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 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书院教育和发展史上 , 号万象神官。开元初年,唐玄宗命马怀素为修图书使,“与右散骑常 特别是书院的藏书事业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侍、崇文馆学士褚无量整比”(新《唐书》)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一 、 集贤殿书院的历史沿革 自此开始大规模修书。开元五年(717),唐玄宗巡幸洛阳时,先是 “削 集贤殿书院,也称作集贤书院,其前身是乾元修书院、丽正修书 彼明堂之号,克复乾元之名”,继而 “常以元 日冬于乾元殿受朝贺”, 院或丽正殿书院。乾元修书院的旧址是武则天时期建造的气势雄 或干脆 乃“就乾元殿东序检校”(新《唐书》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伟、建筑华丽的明堂。据 《旧唐书 ·礼仪志》记载 ,隋文帝、隋炀帝时 设立了东都乾元修书院。 期,朝廷均欲在京城建造明堂,但都没有实行。唐太宗平定天下后 , 开元六年(718),唐玄宗 “及还京师”,而后 迁“书东宫丽正殿 ,置 又一次 “命儒官议其制”。于是诸儒就建筑的名称、式样、大小、繁简 修书院于著作院”(新《唐书》卷五十七 《艺文一》)。因此,乾元修书院 等问题进行辩论 ,但 “群议未决”。武则天临朝,儒者屡上言请创明 也就因其位置的变更而变更,改为丽正修书院。直到开元十三年 堂。垂拱三年 (687)春,毁东都之乾元殿,就其地创之。垂拱四年 (725),唐玄宗召集张说等官员赐宴于集仙殿,并对张说讲:“今与卿 (688)正月五 日,明堂建成。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 等贤才同宴与此,宜改名为集贤殿”(《旧唐书》卷九十七 张《说传》)。 望通过具体的医疗来进行治疗,而不是依赖于咒禁这样的空洞方 进焉”,更重要的是要负责药园生的教育,以及承担医科、针科、按摩 法,是注重医学科学精神的,对于咒禁没有大力提倡。 科、咒禁科学生学习 本《草》,辨药形、识药性的任务。唐太医署药园 二、太医署的考试制度 之设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在 “京师置药园一所,择 良田三顷,取庶人 唐代太医署不仅有明确分科,还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学生入学 16岁以上 2O岁以下充药园生,业成补药师”,给各科医学生提供了 时 “考试登用如国子监”,入学后每月、季、年都会进行考试 ,“博士月 认药、辨药的实践机会,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药用植物园。 一 试,太医令丞季一试,太常寺年终总试”。根据考试成绩好坏,有明 四、太医署的影响 确赏罚:“若业术过于现任官者,即听替补;其在学九年无成者,退从 唐代兴建的 太“医署”,对后世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 本色。”这样做,目的在于衡量学生的质量,从而发现人才,及时对 的医学教育完全按照唐 太“医署”模式而建。民间医学教育的普及有 其进行提拔,或是淘汰。并且这种考试不局限于学生,太医署中的医 利于保护百姓的身体健康,扭转了劳动人民崇尚巫鬼的风气。由于 师、医生、医工也要进行考试,并且在行医过程中对病人的治疗效 推行地方医学教育的发展,曾迫使 巫“祝”纷纷转行。我国古代的师 果,治愈了多少病人,病人的满意度等都将作为考核依据。 承相传和太医署这样的医学校两种医学教育,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 三、太医署的药园及药园师 国医学发展,而且还流传到海外,曾有十多个国家派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