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毒扣 2010·4 89 镰 蘸 薰索 吴礼权 摘 要: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格,其名称虽现代才确定,但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则古已有之。本文的 主旨,就是探讨其源头所在。根据我们对先秦至南北朝现存诗歌作品的调查,认为 “列锦”修辞格滥觞于 汉代,初步确立其基础则是在魏晋时期。 关键词:列锦 修辞格 源头 汉代 魏晋 一 、 列锦的定义 读过唐诗的人,不会不知道温庭筠一一个外号叫 “温八叉”的文学天才。而读过他的 诗,就不会漏掉他的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 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诵读一过,不管读诗人是真懂诗的行家,还是不懂行的普通人,相信他都会记住其中 的两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读过宋词的人,相信他一定喜欢宋代 “白衣卿相”柳永的作品。而喜欢柳永的词,则 不会不读 雨《铃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 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表现才子与歌女爱情的缠绵悱恻之作,其格调与 旨趣也许为许多志在治国安邦的 大人物所不屑,也为立世端正、修身养性的正人君子所不齿;但 自古以来,不管是高高在 上的达官贵人、一本正经的学者,还是愚陋的三家村学究,甚或正经与不正经且能读几句 书的女人,都会异 口同声地称赞其中的两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读过元曲的人,不管程度如何,相信都会读过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 部中国文学史,写游子流落异乡的篇章不知凡几,但能以寥寥几十字将游子 “夕阳 西下”、 “人在天涯”的凄苦心境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者,则无有过其右者。何 也?答案就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九个名词之中。 无论是唐诗中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是宋词中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或是元曲中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历来称赞它们种种妙处的 击 2010·4 理由有千千万万,中国古代诗论、词论、曲论中都能找到,我们就不必再去讨论了。这里, 我们所要说明的是,其实对于诗、词、曲中的这类句子,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观察,即从 文学分析的视角转换成修辞学分析的视角,相信会别有一番不同的认识 。 从理论上说,汉语与其他任何语言一样,任何一个用 以表情达意的句子都应该有名词、 动词、助词等共同构成,特别是动词,在句子中是不能少的。这一点,凡是学过印欧语系 诸语言的,都能看得非常清楚。但是,在汉语中特别是古代汉语中,这种语法规则似乎并 不适用。特别是在诗、词、曲等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见到没有动词的句子。如 果我们给它加上动词,反而觉得不好 。相反,诸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杨柳岸, 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之类完全没有动词而纯 由名 词堆叠组成的句子,不仅读来顺 口,不觉有什么不合语法,而且表现力特别强。这是为什 么呢? 就 目前的文学理论与语言学 (主要指语法学)理论来说,对于上述这种纯由名词 (或 名词性短语)堆叠而成的句子,要从理论上说出其存在合理性的理据,恐怕都难以做到的。 至于用汉语语法具有 “简易性”、“灵活性”①这样的说法来予以解释,恐怕说服力也不强。 何也?因为这不是文学问题,也不是语法问题,而是修辞现象。这种修辞现象,我们 目前 有个名称,叫做 “列锦”。 所谓 “列锦”,是一种 “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