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pdfVIP

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O卷 第 4期 草 业 学 报 287 292 Vo1.2O。No.4 ACTA PRATACULTURAESINICA 2Ol1年 8月 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遗传 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王普昶 ,赵丽丽 ,易津。,张锦华 (1.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贵州 贵阳550006;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 院,贵州 贵阳 550025 3.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摘要 :本研究利用 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 内蒙古 6个群落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 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 了分 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种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 (PPB)达到 98.O5 , Nei’s基 因多样性指数 (h)和 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 0.2984和 0.4557;依据 PPB、h和 I估计 的各种群 内 平均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依次为 PAPBPDPcPEPF。华北驼绒藜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 内。 种群 间的基 因流(Nrn)为 4.3332,大于 1。根据聚类分析 ,大致可 以将 6个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分为荒漠化草原种 群和典型草原种群 。生境片断化 目前 尚不足 以导致华北驼绒藜特定基 因丢失,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很小 。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野生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中图分类号 :$812.6;Q94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759(2o11)04—0287—06 华北驼绒藜 (Ceratoidesarborescens)属于藜科驼绒藜属旱生雌雄同株异花半灌木 ,为 中国特有植物种 ,其营 养丰富,具有抗旱、抗寒 、耐贫瘠等特性 ,是干旱 、半干旱地区优 良饲草 ,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国土整治的重要 牧草 。该种分布范围广泛 ,在 内蒙古草原区,华北驼绒藜主要分布于从 内蒙古 中西部的荒漠化草原到中东部的典 型草原 。该区域 内的华北驼绒藜群落类型复杂多样 :在荒漠化草原区,它常与小叶锦鸡儿 (Caraganamicrophyl— la)、短花针茅 (Stipabreviflora)构成群落 ;在典型草原区,它与大针茅 (s.grandis)、冷蒿 (Artemisiafrigida)、 羊草 (Leymuschinensis)等共 同建群 。可见 ,华北驼绒藜具有很广的生态幅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但近年来其种群 严重退化和消失 ,部分种群退化率高达 7o 以上 。目前 ,我国学者对驼绒藜从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胚胎学和 生殖生态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口],并认为种子结实率低 、胚胎发育过程营养失调、种子向幼苗转化率低等 是种群退化的主要原因l2J,而种群退化是否与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据此 ,本研究通过 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技术[4],在 DNA水平 上 ,研究 内蒙古 中东部 6个地理分布中心区的华北驼绒藜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初步探讨 群落分布类型和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期为华北驼绒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来源 在对以往研究资料的分析和现有华北驼绒藜分布情况调查 的基础上 ,于 2008年 8月 ,从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 华北驼绒藜的6个地理分布中心区采集试验材料。采样 区位置和生境特点等见表 1和 2。采样时,在种群 内根 据种群大小沿途随机选取一定数量植株上的种子作为样本,带回实验室后选取饱满种子,温室育苗,待幼苗生长 2个月后 ,每个种群随机选取 20个单株 ,总计 120个单株进行研究。 1.2 基 因组 DNA制备 采用改 良的CTAB(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十六烷基三 甲基溴化铵)法 分单株提取基因 组DNA。以XDNA为分子量Marker,用 0.896/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DNA的完整性,估计 DNA的浓度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