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文心——试论老杜之诗魂、哲思.pdfVIP

天地文心——试论老杜之诗魂、哲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1卷 第2期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6 月 巡 : 至 ! : № : 呈 鲤 婴 燮 丛 堡 望 墅 幽 望 型 坠 型 垡 型 竖 鲤 避 堕 : 巡 天 地 文 心 ——试论老杜之诗魂、哲思 郭玉江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 044) 摘 要:杜甫的诗歌创作源于其对当时现实的哲学思考,以这种思考为根基的诗歌创作基本遵循 “原情一主观 参与一对象层面”的脉络。从一定意义上说,创作即哲思的外化,这种思考铸就了杜甫博大、敏感、闪动着思想 光芒的天地文心。 关键词 :杜诗创作;哲思 ;诗意;文心 中图分类号:1207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3325(2008) 02- 004( 002 作者简介:郭玉江( 1979一) ,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 向:文艺理论 。 古代文人 中,杜甫是被古今推崇的诗人之一,人 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的。首先,从上述诗题中,我们 们或钦其忠君,或仰其爱国,或赞其 “人民性”,或叹 不难发现,有许多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处于 中心位置, 其诗歌艺术之 “典范性”①,然从哲学意义上讲,最根 这些词包括 “望 ”、 “赠 ”、 “梦 ”、 “寄 ”、 “哀 ”、 “忆 ”、 本一点,却是 由于其作为文人 以诗歌这种形式对现 “书”、 “登”、 “闻”、 “兴”、 “逢”等,而且据笔者统计,这 实的反 映,这是敏感 心灵的睿智思考,是诗意特质的 一现象在杜甫的全部诗歌 中 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约 表达,它铸就 了老杜独一无二的诗之精魂 。本文拟 有48 .7 %之多③。因而,我们可 以得出这样一个结 从此层面对杜诗择其要者解读一二。 论: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诗人的主观投入 占据 了大 清人仇兆鳌 的 《杜诗详注》共收录杜甫诗歌 部分的比重 ,并且这种主观投入 因行为性质的不同 1400余首、文18篇,此大抵为杜甫一生文学成就所 而呈现不 同的感情色彩,或浓或淡,或深或浅 ,但不 在,不仅 思想丰富醇正,艺术上也集大成而开风气。 可否认 ,一个 “情”字始终贯穿其 中。如 “望岳 ”之 其诗歌按诗体,大致可分为五古、七古、七言乐府、五 “望”、 “赠卫八处士”之 “赠 ”、 “哀江头”之 “哀 ”。并 律、七律、五绝、七绝七类。五 古如: 《望岳》、 《赠卫八 且,诗人动作行为所指向的对象除个人El 常生活( 壮 处士》、 《佳人》、 《梦李 白》( 二首) 等,七古如: 《寄韩谏 游揽胜、亲朋馈答、即兴遣怀) 之外,更有重大社会政 议注》、 《古柏行》等,七言乐府如: 《兵车行》 、 《丽人 治题材 。这些促成了杜甫诗歌创作脉络的双向性或 行》、 《哀江头》、 《哀王孙》等,五律如: 《春望》、 《月 多向性:即以 “情 ”为原点,以积极的主观参与为辐射 夜》、 《月夜忆舍弟》、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等,七 线,发散至个人生活、社会政治的各个层面。我们以 律如: 《蜀相》、 《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 《登高 》、 《登 七律中的 《登高》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说 明。 楼》、 《阁夜》、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 五首) 等,五 《登高》一诗,为登高感怀之作, “登”为诗人之 绝如 : 《八阵 图》,七绝如 : 《江南逢李龟年》。o 从上述 “情 ”的辐射线 ,而 “情”所发散的层面为 “个人生活 ” 诗中,我们可大抵分析出杜甫诗歌创作的脉络。 的 “登台之举”。据 《杜诗详注》: “上四,登高闻见之 所谓哲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