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模糊性哲学理据的再思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4 卷 第1 期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Vol. 34 No. 1 2012 年3 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 2012 语法模糊性哲学理据的再思考 张红深 (福建工程学院 外语系,福州 350108) 摘要:梳理了对语言模糊性根源的研究,分析了古典范畴理论在语言范畴化中的缺陷及其原因; 根据罗什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泰勒的语法范畴理论,认为语法范畴具有模糊性;根据维特根斯坦 的 “语言游戏说”提出语法范畴化的理论,剖析了语法范畴模糊性的哲学理据。 关键词:模糊语法;原型范畴;认知语法;语法范畴;模糊范畴 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12)0 1-0036-05 A Philosophical Rethink on the Motivations of Grammatical Fuzziness Zhang Hongshe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This author begins with a brief summary of the prior study on the origins of linguistic fuzziness, and discusses the defects of classical categorization theo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and then he suggests that grammatical categories are fuzzy in light of Rosch‟s Prototype Theory and Taylor‟s grammar categorization; finally based upon Wittgenstein‟s “language games” theory,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philosophical motivations of the grammatical fuzziness. Key words: fuzzy grammar ; prototype based category; cognitive grammar; grammatical category ; fuzzy category 所有的语言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哲学问题, 进行的:1) 客观事物本身状态的多样化和界限的不 因为人类的语言与其他行为一样,彼此交织在一起, 清导致其归属的模棱两可,因此事物的本体是模糊 并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这一方面说明语言是人类与 的;2) 人脑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人的认识的模糊 其所生存的世界互动的产物;另一方面说明语言并 性;3) 语言的模糊性致使人们错误地认为事物本身 非被动、机械地反映世界,而是能动地对世界进行反 是模糊的。更多的学者则不从某一个方面去找原因, [1] 应 。因此,不仅哲学家们一直试图通过观察语言来 认为模糊性是主体和客体在语言中相互碰撞的结 解释概念的建构,探究自然之中为语言奠定根基的 果,是三方面的特点同时决定的,因此“模糊性就是 东西,语言学家们也往往在语言研究中诉诸哲学的 符号使用者所感到的他使用的某个符号的指标同他 思考,以期探究其哲学的根由。 所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对象之间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