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院–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谈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doc

从学院–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谈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学院–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谈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王 伟1 卢天健2 李建群1 (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崇实书院院长) 摘 要:对大学生的价值倾向性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存在注重个人价值、轻视集体、社会价值的倾向以及对集体、社会在理解上的偏差,这种状况偏离了高校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目标,也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我校进行的“双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则有望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社会责任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集体主义精神一方面是我党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却在现实中不断弱化。针对人们对集体主义在理解上的误区,明确了集体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重申了当前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基于对我国集体主义弱化的原因分析,结合西方社群主义的兴起和西方高校对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教育的重视,说明集体主义的必要性以及道德实践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在我校“双院制”育人模式中书院开展的通识教育、践行的学生自我管理以及采取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阐述了“双院制”育人模式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院–书院“双院制”;集体主义;社群主义 学院–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是我校在借鉴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本构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教育目标,在我国率先提出的以住宿制学院即书院作为学院的重要补充,通过学院教育与书院教育的密切配合形成育人合力的教育模式。在“双院制”育人模式中,学院侧重于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书院则侧重于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实践锻炼,为学生学业进步、能力增进和全面发展提供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规范等诸方面的有力保证。我校于2005年成立了第一个具有书院性质的学生社区“文治苑”,之后于2006年成立彭康书院,2007年成立文治书院和宗濂书院,2008年成立南洋书院、仲英书院、启德书院、励志书院和崇实书院,经过四年的试点探索和经验总结,逐渐在全校范围内正式实施了“双院制”育人模式。 目前,我校的书院建设已有5年,“双院制”育人体制也已全面确立。在“双院制”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书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以笔者所在的崇实书院为例,书院学业导师的聘任和学业指导的推行,使学院教师与书院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活跃度高的个性化指导,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双院制”模式下的书院教育主要集中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才能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前者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基于道德理性的道德实践达成。道德实践是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是对传统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有效补充。高校培养的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也就是培养关注集体和社会,忠于集体和社会,对集体和社会具有奉献意识的人才,即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人才,本文以对集体主义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探讨在“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一、大学生的关注调查及其反映的问题 1、大学生的关注调查 为初步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或价值倾向性,在我校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在所列出的十个项目中选出自己重视的五项并按重视程度排序,之后在这十个项目中选出自己最不重视的一项。所列出的十个选项是:健康、事业、家庭、享受生活、社会地位、个人品行、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人、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做贡献。在这十个选项中,后五个选项可以认为是现阶段我国集体主义原则在不同层次的表现。 调查涉及全校范围的本科生和两个学院的研究生,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821份,其中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有效问卷为708份,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有效问卷为688份。 2、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即选择自己重视的五项(10选5)内容时,选择后五项列入其中的项目个数及对应的比例如图1和图2 所示。 在10选5的问题中,选择后5项的项目个数分布情况表明,在后5项中选择2项的学生最多,达到47%,接近有效调查人数的一半;选择1项的学生比例为28.7%,接近1/3,选择4项和0项的学生比例均远低于其他选择,选择情况接近正态分布,但落在平均值右侧的比例稍多于左侧。这说明学生的价值取向较为均衡,但也存在忽视集体主义的倾向。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即对最不重要的一项的选择情况如图3所示,横坐标为所选项目的序号,纵坐标为百分比。其中,选择后五项与前五项的比例对比情况如图4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社会地位最不重要的学生最多,接近1/3,选择参与公共事务的学生次之,比选择享受生活的学生多出近10%,而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内容在后五项中,其中,选择个人品行和帮助他人的学生明显较少,选择另外三项的学生比例由低到高依次是:与他人合作、为社会做贡献和参与公共事务。这说明,学生存在轻视集体主义有关内容的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