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研究机构及其贡献述略
王奉安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 要 采用历史资料,评述了我国近代最早的气象科学研究机构——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演变、气象业务和科研的开展以及科研
成果情况。
关键词 气象史 科学研究 机构演变 科研成果
我国近代最早的气象科学研究机构是 1928年 2月于南 较大 的贡献。为了与 国际接轨,也是 由于航空和天气预报的
京成立的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我 国著名 需要,在 1929年国民政府 “军政部航空署”成立 的同时,高空
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尽管当时受到战乱的干扰破坏,但这个 气象观测业务也随之开展起来了。当时采用的仪器主要是探
我国近代惟一的气象科学研究机构还是经受住 了考验和磨 空气球、飞机和风筝。1932年,应 “国际地球物理年委员会 ”
难,在逆境中得 以生存和发展。以竺可桢、赵九章等为代表的 的请求,承担了中国部分的气球高空探测工作。1932年 7月
老一辈气象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和他们留下 的科研成果,成为 起 ,气象研究所开始借用国民政府 “航空委员会”的飞机进行
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1。 附带高空探测,探测高度在4000m以下。1932年气象研究
1 气象研究所的成立和迁移 所与德国在我国内蒙古地区联合进行风筝高空探测,探测高
1927年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给当时抱着 度在2000m以下。1933年9月7日,清华大学气象台助理史
“科学救 国”思想的气象科学工作者带来了某些希望,他们希 镜清在施放风筝时不幸触电身亡 。他是我国气象界因公逝世
望中国能有像国外那样的气象科学研究业务设施,以便发挥 的第 1人。
自己的业务专长。不断举办的国际学术活动也给 国民党南京 1936年 4月5日,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仍兼气象研究
政府施加了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把成立气象科研机构提到 所所长职务,当年 1O月份气象研究所吕炯正式被任命为代理
议事 日程。气象研究所便应运而生。 所长。1937年 日本侵华告急,卢沟桥事变后,南京、上海一带
1927年 1O月南京创立 了 “大学院”,地址位于南京成贤 也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央研究院及所属研究所 皆进行了迁移
街 57号。大学院下设国立 “中央研究院”(1928年春 “国立中 准备 。气象研究所先装满三 四十箱的仪器、书刊等运往江西
央研究院”独立)。中央研究院设立 了观象台筹委会,高鲁、竺 南昌,后又运到湖南长沙寄存。8月 13日“淞沪之战”爆发,
可桢为筹委会常务委员,聘任全文晟、沈孝凰、刘治华参加气 日军屡次空袭我国南京,北极阁附近落下敌机炸弹,气象研究
象观测。在大学院的花园隙地安装 了气象仪器 .制定了观测 所窗上玻璃震碎,电线被毁,晚问一片漆黑。9月初气象研究
标准。从 1928年元旦零时起,开始 了南京地区每小时 1次的 所的21人中有 12人离开南京乘三北公司龙兴轮去汉 口,留
连续地面气象观测记录。1928年2月,中央研究院决定将观 下 9人坚持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11月 2O日国民政府迁到
象台筹委会分为气象和天文 2个研究所,竺可桢被任命为气 重庆,气象研究所天气预报被迫停止,23日气象观测也 中断。
象研究所所长。从此,气象科学在我国作为 1门独立科学正 留守北极阁的陈学溶等人集体撤退,经过艰辛旅途,到达湖北
式明确地与天文 、地理、农学分开并列 2【】。 汉 口。1938年 1月,气象研究所人员又分批迁到重庆,先租
气象研究所不仅搞科研,还要担负繁重的气象观测和天 屋在兴隆街,因为住不下,2个月后,改租曾家岩 (中四路 139
气预报业务。由于大学院 内亭树花木多,遮风蔽 日,场地又 号)二楼砖瓦 问房作为工作和宿舍之用。此次搬迁损失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