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文人的南宋文学观.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代文人的南宋文学观 安徽师范大学 胡传志 南宋与金源政权长期对峙,双方文学都有所成就。对立一方如何评价 另一方的文学?这无疑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南宋文人对金代文学相当隔 膜生疏,加之与生俱来的民族自尊心,他们理所当然地以文学正统自居,鄙 视或者无视北方文学,因此很少论及金代文学。而金源文人则与此不同,金 源文学起步较晚,以借才异代发端,以继承北宋文学余绪为起点,它与南宋 文学同祖同源,都承续北宋文学,所以,金源文人对南宋文学表现出比较高 的关注度。只是受多种条件所限,金代文人能够看到的南宋文学作品并不 多,其评论也不全面,但这些零散的评论,吉光片羽,可以折射出金代文人的 南宋文学观。这种南宋文学观有别于南宋人自己的评价,会启发我们作出 一些新的思考。 一、金人眼中的南宋诗歌 在南宋各体文学中,诗歌的比重最大,尤以南宋四大家最为著名。四大 家中,陆游的诗歌数量最多,爱国感情、民族情绪也最为激烈,他的作品是否 传人北方,现已不可确考。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元好问《被檄赴邓州幕府》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与陆游《思子虞》“未能免俗私自笑,岂 不怀归汝思亲”相似,①此外便别无其他线索。但可以肯定的是,陆游的作 品即使传人北方,也不可能得到官方的认可,不可能得到文人们的公开赞 许。四大家的另一诗人范成大曾经出使北方,与金源田彦皋等文人有所交 往,②他的诗歌完全有条件传人金源,只是他的那些动辄称对方为“胡”为 “虏”的使金绝句不太可能向金人公开。他向金世宗提出免立受国书礼,遭 到金世宗的严辞呵斥,险遇不测,这一风波也许多少妨碍了他的其他诗歌在 ①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58页。 ②《范成大诗集》卷一二《踏鸱巾》题下小注:“接伴使田彦皋爱予巾裹,求其样,指所戴踏鸱 有愧色。”田彦皋,大定二十八年(1188)出使南宋,有诗传世。 ·307· 北方的传播。现存金源文献中,无人提及范成大的诗歌。杨万里以其独树 一帜的诚斋体在南宋享有“四海诚斋独霸诗”①的盛名,他的诗歌多以自然 界为题材,没有多少民族对立情绪,比较适宜在金源传播。他的诗传人北方 后,引起了金人的关注。金末诗坛著名诗人李纯甫(号屏山居士)曾论及诚 斋体: 李屏山教后学为文,欲自成一家,每日:“当别转一路,勿随人 脚跟。”故多喜奇怪,然其文亦不出庄、左、柳、苏,诗不出卢仝、李 贺。晚甚爱杨万里诗,日:“活泼刺底,人难及也。” (《归潜志》卷八) 活泼,是诚斋体的显著特点,是诚斋体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金源文人 称赞诚斋体的言论虽仅此一见,却准确地把握了诚斋体的特点。南宋人称 赞诚斋体的言论很多,常论及诚斋体的“活法”,②如张铉说:“目前言句知多 少,罕有先生活法诗。”③刘克庄亦说:“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 转圆美如弹丸者。”④葛天民在《寄杨诚斋》诗中用了“活鲅鲅”一词:“参禅 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鲅鲅。”⑤但它也是用来形容诗法的,与“活法”并无 二致。而“活法”一词源于江西诗派诗人吕本中,是江西诗派后期重要的创 新理论。用“活法”来概括诚斋体诗,长处是有利于揭示诚斋体的艺术渊 源,突出其诗歌技法,不足之处是易于淡化诚斋体的艺术创造。李纯甫所用 的“活泼”一词,不再直接提示诚斋体与江西诗派的因缘关系,从而拉开了 杨万里与江西诗派之间的距离,能更好地凸显诚斋体与江西诗派不同的个 性,所以“活泼”一词后来几乎成了诚斋体的定评。 引人深思的是,金源文人李纯甫对诚斋体特点的概括,为什么能一语中 的,比那么多南宋文人的概括还要精到?这可能与双方文人所处的不同环 境有关。南宋文人身处江西诗派庞大的势力之下,难以跳出江西诗派的话 语体系,有意无意地运用江西诗派的观念来读诗解诗。李纯甫则是江西诗 派的旁观者,他与众多金末文人一样,对江西诗派持排斥态度,他在《西岩 ①项安世:《又用韵酬赠潘杨二首》之二,见《全宋诗》第4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 27278页。 ②参见钱钟书:《谈艺录》,第122页、第446页。 ③张链:《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全宋诗》第50册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