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频电刀的常见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 周伟伟综述; 穆 燕审校 (安徽省立医院手术室,安徽 合肥 230001) 删除摘要 [关键词] 高频电刀;意外伤害;预防对策 高频电刀(Electro Surgical Unit, ESU)是一种利用高频放电对人体组织进行切割和凝固的手术装置[1,2],最早是1926年Cushing与Bovle为实现小血管无血手术而提出并首先应用于手术中的[3]。高频电刀具有切缘整齐、止血快、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及能阻断肿瘤血行转移等优点[4-6]。临床上高频电刀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及输血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但是高频电刀也是一种大功率、高频、高压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电子设备,存在着安全使用问题,由于操作不当,会发生灼伤、切口愈合不良、干扰心脏起搏、燃烧或爆炸等危害,笔者就常见意外伤害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1 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 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原理而研制的,即高频电流只沿着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而不会流过人体内脏器官,并利用刀头处高密度电流产生的高能电火花将表面组织快速脱水、分解、血液凝固,从而达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5]。主要有单极和双极两种模式。单极模式:利用300~500kHz高频电流释放的热能和放电对组织进行切割、止血。电流在电刀的刀尖形成高温、热能和放电,使接触的组织快速脱水、分解、蒸发、血液凝固,达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双极模式:双极电凝是通过双极镊子的两个尖端向机体组织提供高频电能,使双极镊子两端之间的血管脱水而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7]。 2 高频电刀的常见意外伤害及原因分析 2.1 电灼伤 由于高频电刀在使用中会有高密度电流通过人体,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机体的灼伤。有报道[5]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电灼伤的发生率为2%~3%,根据灼伤的部位分为极板灼伤和非极板灼伤。 2.1.1 极板灼伤 发生在极板处的灼伤。 2.1.1.1 原因分析 主要是由于从手术电极返回的电流密度过大,负极板贴放的部位产生密集热,引起灼伤[5]。杨微薇等提出[6],高频电刀发生的灼伤90%以上都是负极板使用不当造成的。早期的回路负极板采用胶皮或金属板等替代材料,用布带绑在大腿等部位使用,导电效果不好,容易产生烧伤或烫伤事故。此外,负极板与患者皮肤不完全粘贴,或一次性负极板重复使用,导电胶黏性降低,都会使有效接触面积减少,负极板温度升高而烫伤局部组织。 2.1.2 非极板灼伤 发生在非极板处的灼伤,包括旁路灼伤、金属移植物处的灼伤、病人体内的灼伤、心电图电极下的灼伤以及手术野周围皮肤的灼伤等[4,6]。极板与刀头及其连接导线和病人机体构成了电刀回路系统,当电刀回路系统使用不当时,手术中即使极板安放良好,患者仍有灼伤的危险,主要有以下情况:接地分流、高频辐射、火花低频、电刀手柄开关失控等[4,5]。 2.1.2.1 原因分析 电刀输出的电流可通过任何连接的导体回流至电刀主机,当病人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到金属物品时,都可能导致该处灼伤[4,8]。如病人携带或植入金属体的面积较大,其集中的高频电磁场会引起涡流加热,造成灼伤[2,6]。由于电刀手柄或脚踏开关失灵,在不按开关或不踩脚控时,电刀继续在工作状态,此时如果电刀接触人体组织会造成局部灼伤。当不用电刀时,将电刀手柄放在手术野附近布单上,而该处布单被生理盐水浸湿,该处布单接触的皮肤也可能会被灼烧[9]。当术者手套穿孔时,穿孔部位皮肤也有可能被灼伤[10]。 2.2 伤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 王欣芝等[11]曾对150例腹部手术患者使用大功率电刀切口,对148例患者使用小功率电刀切口,结果小功率组愈合不良率、脂肪液化率均明显低于大功率组(P均0.05)。认为应用大功率高频电刀切开皮下组织易造成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切口的正常愈合。 2.2.1 原因分析 苏仕功等[12]对高频电刀影响切口愈合和脂肪液化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认为高频电刀可致较为严重的脂肪液化和组织炭化,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增加切口感染机会。有研究表明[13],不同部位及组织所含的成分不同,年幼患者的组织细胞所含的水分相对多,而年长患者组织细胞所含的脂类较多,水分比脂类易于电流通过,因此,对不同的部位及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使用相同功率的电刀,也会造成组织的灼伤,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2.3 干扰心脏起搏器 电刀可能会对起搏器的工作有干扰或使其损坏[1]。朱平增等报道[1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单极模式电刀时,其中2例患者在电刀未接触病人组织之前放电,使起搏器受到抑制,患者心率减慢至35-50次/分。 2.3.1 原因分析 起搏器位于高频电流通道上,高频电流可抑制起搏器脉冲发放时间,使起搏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