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_T 906-2004 牛瘟诊断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牛瘟诊断技术 Diagnosis techniques for rinderpest 2005-01-04 发布 2005-02-01 实施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仲秋、支海兵、陈先国、吴华伟。 牛瘟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类家畜的牛瘟诊断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牛瘟的l临床诊断、诊断样品的采集和运输、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本标准达到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OIE 2000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1.4章《牛瘟》。 FAO牛瘟诊断手册第二版。 3 牛瘟的临床诊断 3.1 牛瘟的临床症状 3.1.1 牛瘟的潜伏期约为1周~2周,第一个临床特征是急性发热,高热维持在40C~41.5℃之间。此时,可出现明显的前驱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及鼻镜干燥,并伴有食欲减退、便秘、可视黏膜充血,口、鼻大量流涎。 3.1.2 高热期间,在下唇和齿龈出现隆起的、苍白的、针尖大小的上皮坏死斑点,随后很快出现在下齿龈和牙床的边缘,舌下、颊部及颊部的乳突和硬腭部位,通过病灶的扩大,形成新的病灶,2 d~3 d后,出现大片口腔坏死,大量的坏死物质脱落形成浅表的、不出血的黏膜糜烂。 3.1.3 牛瘟的第二个特征是发生剧烈喷射状腹泻。在口腔病变发作后1 d~2 d,起初腹泻量大而稀,呈喷射状;稍后便含有黏液、血液和上皮碎屑,并伴有里急后重。 3.1.4 在糜烂期里,可在鼻孔、阴门和阴道以及阴茎的包皮鞘看到坏死。以后,食欲废绝,鼻镜完全干裂,动物极度沉郁,眼和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3.1.5 在疾病末期,呼吸出恶臭气味,动物可能24 h~28 h躺倒不动。此时,呼吸急促并经常可见到呼气伴有低沉的呼噜声。 3.1.6 当出现严重坏死、高热、腹泻或类似症状时,一旦体温下降,并降到正常体温之下,动物就可能死亡。有的糜烂期的非典型病例也可能高热减退。2 d~3 d后口腔损伤迅速消失,腹泻停止,很快转人正常并康复。 3.1.7 当在畜群中出现以上症状的病畜及急性死亡病畜时,即可怀疑为牛瘟并对症状典型的病畜进行病理解剖。 3.2 牛瘟的病理变化 3.2.1 典型病例,尸体外观呈脱水、消瘦、污秽。鼻和嘴角可能有黏液性分泌物,眼凹陷、结膜充血。 3.2.2 口腔常有大面积坏死的上皮皮屑,坏死区轮廓鲜明,与毗临的健康黏膜区分清楚。病变常可延伸到软腭,也可能蔓延到喉头和食道上部。 3.2.3 瘤胃、网胃和瓣胃常不受影响,但偶尔可在瘤胃上见到坏死斑。真胃,特别是幽门区受到严重侵害,表现为充血、淤斑和黏膜下水肿,上皮坏死使黏膜呈石板样颜色。 3.2.4 小肠除在集合淋巴结处有淋巴样坏死和腐肉脱落,形成充血的黑色的结缔组织等变化外,其他不受影响。 3.2.5 大肠病变包括:回盲瓣、盲肠扁桃体和盲肠皱褶出现高度充血。病期较长的颜色变色,形成斑马状条纹。 4 牛瘟诊断样品的采集和运输 按照一类传染病的采样防护要求采集以下样品。 4.1 活畜组织样品的采集 4.1.1 淋巴结的采集 用手在皮肤外将选用的外周淋巴结固定后,用套管针穿刺到淋巴结实质部,采集淋巴结组织块。将采集的组织块放人适当的容器中,加入0.5 mL~1 mL运输保存液,低温保存并运往实验室。 4.1.2 齿龈组织碎片的采集 将齿龈上的坏死组织膜碎片用刮勺或戴有橡胶手套的手指采集到适当的容器中。用于分子学诊断的样品应保存在0.5 mL~1 mL PBSA中。 4.1.3 泪液的采集 用棉签或棉拭子在眼睑内的结膜囊内吸取泪液后,将棉签或棉拭子折断放入2 mL灭菌注射器的针筒中,加人150μL PBSA,再将泪液压挤到适当的容器中。用于分子学诊断的泪液样品,将吸有泪液的棉签或棉拭子头剪下浸人0.5 mL~1mL PBSA中。 4.1.4 抗凝血的采集 通过颈静脉将病畜血液采集到含有适当抗凝剂,如EDTA或肝素的容器中,轻摇均匀,低温保存,但不能结冻。 4.1.5 血清的采集 通过颈静脉将病牛血液采集到采血管中或适当的灭菌容器中,血液凝固至少24 h后,分离血清。 4.1.6 从活畜采集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