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食品中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及其盐类的测定编制说明.docVIP

进出口食品中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及其盐类的测定编制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进出口食品中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及其盐类的测定》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认科函[2009]132号文下达的任务,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制定的,计划编号为2009B554。 二、编制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SN/T 0001-1995《出口商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及生物毒素检验方法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制订的。 三、标准化过程 本标准起草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实验室条件和原有工作基础,以及本方法的技术特点,通过对饮料、酱油、月饼、腌渍蔬菜及肉罐头等有代表性样品基体进行的大量室内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等一系列研究,建立了检测食品中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本标准经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5家实验室验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要求。 四、研究背景 甜菊糖苷(Stevioside, ST)(分子式C38H60O18,分子结构见图1)、甜菊双糖苷(又称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 RA)(分子式C44H70O23, 分子结构见图2)都是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出的含8种主要成分的双萜类糖苷的混合物之一,也是甜叶菊的主要成分。与甜菊糖苷相比,甜菊双糖苷的C13位上连接的糖基中多了一个亲水的葡萄糖基,因此它的水溶性要大于甜菊糖苷,而在部分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就不如甜菊糖苷。 图1 甜菊糖苷 图2 甜菊双糖苷 甜菊糖苷耐热性好,常温下在酸、碱、盐溶液中稳定,当溶液pH3~9时,加热至120℃也不会使其发生变化,只有当pH大于9或小于3,加热至100℃才会使之分解、甜味降低;纯品对光不敏感,具有很小的吸潮性,作为甜味剂在食品中使用,具有非发酵性,非着色性,不影响食品的凝固性、粘稠性、不会引起美拉德反应使食品变色。特别是由于具有高甜度、低热值等优点,其优越的食品加工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对甜菊糖苷的毒理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日本的Hokkaido大学是最早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70年代后,美国,巴西,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先后针对甜菊糖苷做过动物急性毒理实验、亚急性毒理实验、致癌性实验、致突变实验,均未发现甜菊糖苷对动物的急性、慢性、遗传性、生殖及发育毒性。甜菊糖苷的安全性已得到(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可,日本食品添加剂联合团体已将甜菊糖苷列为不需特别限量使用的甜味剂;1998年,联合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JECFA)曾对甜菊糖苷做过安全性评价,未得出甜菊糖苷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结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于2008年正式批准甜菊糖苷作为营养补充剂在食品中应用;中国自1976年开始引种甜叶菊以来,已有多家单位成功研制生产甜菊糖苷。中国卫生部于1985年首次批准甜菊糖苷作为食品添加剂在糖果、饮料、糕点中使用,2011年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甜菊糖苷的最大使用量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这表明中国已将甜菊糖苷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目前,仅有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CODEX有对甜菊糖苷的限量有要求,最低的限量为40mg/kg。 作为甜味剂,莱鲍迪苷A的口感最接近蔗糖的甜味。目前针对莱鲍迪苷A单品进行的毒理安全性研究较少,较多文献报道的是利用甜叶菊的提取物,即包括莱鲍迪苷A在内的多种甜菊苷的混合样品进行的毒理实验。刘杰等通过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出纯度为94.7%的莱鲍迪苷A,并用其进行小鼠急性、亚急性毒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莱鲍迪苷A是无毒的。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分子式为C42H62O16,分子结构见图3)和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TA)(分子式为C30H46O4,分子结构见图4)是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等豆科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甘草中分离出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甘草次酸与两个葡萄糖醛酸通过糖苷键连接就形成了甘草酸。 图3 甘草酸 图4 甘草次酸 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其性甘平,有通经络、利血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等多重功效。甘草及其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药剂生产。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由于甘草酸在人体的胃中经酸水解或在肝脏中由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成甘草次酸,故甘草酸在人体内的药理作用实际上是甘草次酸的效用。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甜度高、低热量、安全无毒且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添加到饮料、糖果、糕点等食品中,不但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