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肝包虫外囊剥除术38例应用体会
【关键词】? 肝包虫病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38例肝包虫病患者。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
【关键词】? 肝包虫病;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新术式?? Clinical experience in application of 38 cases with hydatid cyst external cystectomy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acy of the cystectomy in hepatic echinococcosis surgical treatment.Methods? 38 hepatic hydatid cases had been undergone cystectomy through the space of the hepatic cyst.Results? External cystectomy was followed by the satisfied clinical outcome,and without complica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biliary fistula,hemorrhage,and infection.Conclusion? External cystectomy is a reasonable and practicable surgical method for hepatic hydatid cyst.
【Key words】? hepatic echinococcosis;hydatid cyst external cystectomy;new surgical treatment
??? 肝包虫病是新疆畜牧区常见寄生虫病,占包虫病的75%左右。一般采用单纯内囊的摘除术治疗,但临床发现此治疗方法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术后发热、感染、胆瘘等。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彭心宇[1]等在我国首先报道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本术式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根治性治疗肝包虫病等优点。笔者综合了所工作过的3家医院自2002年12月开始采用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38例肝包虫病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52岁。哈萨克族15例,维族9例,回族6例,柯尔克孜族5例,汉族3例。38例均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Casoni试验均为阳性,B超检查均发现界线清晰的肝囊性占位病变。CT检查,见椭圆低密度影,边缘光滑、清晰,其内为水样密度,或大囊内壁环列多个子囊,子囊密度低于大囊,形成“车轮征”。38例患者共有45个肝包虫囊肿,肝包虫囊肿直径5~10cm。其中31例单发,7例双发。囊肿位置:肝右前叶32例,肝右后叶2例,肝左叶4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术前B超或CT定位选择右侧肋缘下斜切口。探查包虫囊肿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粘连程度、是否能完整的剥离等;分离肝周粘连带,游离韧带,充分显露病变部位;沿肝包虫囊肿坚厚的外囊与肝实质之交界处用电刀切开肝包膜,在肝组织薄膜间进行钝性或锐性剥离。术中剥离过程中,可见有一部分胆道和血管进入包虫囊壁内,沿外囊壁结扎相连的肝小管,避免损害周围的血管和胆管,将胆管及血管一一结扎或缝扎,以避免术后发生胆瘘或出血。术中亦可见到被包虫外囊压迫的胆道和血管,应将其保留在肝实质一侧,避免损伤及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减少出血。术中尽量保持纤维膜组织的完整性,这样肝组织渗血较少。将包虫外囊从肝组织中完整的剥除出来;如术中发现包虫壁较薄,包虫囊内压力高,有破裂可能,或不能充分显露病变部位时,可先常规行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再行外囊剥除,断面渗血点可用电凝将渗血点凝固止血;冲洗腹腔后,在包虫剥除后创面放置一根乳胶管引流,关腹。
2? 结果
术后全组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于出院前均拔除引流管,无一例带管出院。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10天,随访1年均无复发。
3? 讨论
肝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寄生于肝脏所致的肝寄生性囊肿,为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地方寄生虫病。分肝细粒棘球蚴病及肝泡状棘球蚴病,肝包虫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绦虫虫卵感染引起的囊性包虫病,约占98%[2],引起的肝脏损害为单个或多个膨胀性生长的囊肿。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由虫体本身形成,由生发层或角皮层组成。外囊是宿主组织对包虫囊肿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