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腰椎终板软骨炎的低场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终
腰椎间盘终板软骨炎是导致腰腿部疼痛的常见原因,由于对本病缺少足够重视,常导致疏忽及误诊。本文搜集2003年2月至2007年4月本院腰椎终板软骨炎54例MRI资料,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41~82岁(平均61.5岁)。临床主要症状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
1.2?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采用日立0.3T永磁型开放式磁共振,体部线圈进行扫描, 扫描序列: 矢状位SE序列T1WI ( TR400ms ,TE25ms ,视野90cm ,激励次数2,层厚3mm ,间距4mm),矢状位FSE序列T2WI(TR4000ms ,TE25ms ,视野90cm ,激励次数2,层厚3mm ,间距4mm),横断位FSE序列T2WI(TR4000ms ,TE120ms ,视野90cm ,激励次数2,层厚3mm ,间距4mm)。
2? 结果
??? 54例共累及114个终板。椎间盘单发占27.3%,多发占72.7%,单面占14.3%,双面占85.7%。L1上缘2例(1.75%)、下缘5例(4.38%),L2上缘6例(5.26%)、下缘8例(7.01%),L3上缘8例(7.01%)、下缘10例(8.77%),L4上缘13例(11.41%)、下缘14例(12.26%),L5上缘15例(13.13%)、下缘16例(14.00%),S1上缘17例(14.95%)。按Modic分型,I型(T1MR低信号、T2MR高信号)67例(占59%),II型(T1MR高信号、T2MR中等或稍高信号)13例(11%),III型(T1MR、T2MR均为低信号)34例(30%)。MRI腰椎终板软骨炎表现见图1~6。
3? 讨论
3.1? 椎间盘解剖 ? 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及上、下终板软骨构成,上、下终板软骨紧贴在椎体上、下面[1],组织学上为薄层透明软骨,在发育期它是椎体上下面的骺核,作用于椎体高度的增长,生长完成后,骺核停止骨化,留下了这层软骨板,即终板。软骨终板与椎体面的板质骨以很薄的钙化软骨层相连,在椎体松质骨骨小梁之间软骨终板与骨髓相接触,并经此取得营养物质。软骨终板就像半透明膜,液体可通过它扩散到椎间盘内,并可起着脊柱的活动和承接缓冲负荷、防止髓核突入椎体的作用,又对维持椎间盘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2]。
3.2? 终板软骨炎与疼痛的关系?
脊柱中轴结构如椎间盘及相关韧带病变是疼痛的根源,在MRI上可见椎间盘退变导致受累椎间盘的狭窄及邻近终板的硬化,而腰痛常与这些变化相关[3] 。MRI显示在椎间盘退变吸收的患者中,椎体终板常出现点状病灶,椎间盘物质可以突入椎体,而椎体的血管及纤维骨髓样组织也可以侵入椎间盘内[3] ,这就产生了致痛物质产生的假说:创伤与炎症可使致痛因子合成增加,这些因子能激活在很大的机械刺激下都难以激活的静息伤痛感受器;椎间盘退变患者的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递质明显增高[4],而CGRP及P物质具有血管扩张和痛觉传感作用,此类感觉神经终端的增加强烈提示终板及椎体也是疼痛根源,虽然椎间盘造影及激发试验表明疼痛并非绝对来自于终板,但具体尚需进一步研究[3,5 ] 。纤维环后部撕裂致痛说法有其不足之处,因为纤维环后部在髓核退变、膨隆时,不可避免地会有纤维环后部的牵拉和撕裂,但它可以是不痛的终板软骨炎的病理改变及MRI表现 终板软骨变薄、模糊及邻近椎体信号异常[6]。Modic等[7]将其分为三型:I型MRI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病理基础是终板的断裂和邻接骨髓内血管丰富的纤维组织;II型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高信号、T2WI混杂等高信号,其病理基础为终板及邻接骨髓内脂肪沉积;III型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基病理基础为局部的骨质硬化。张文煜等[8]将终板软骨炎分为四型:Ⅰ型:T1WI表现为沿终板及相邻椎体内的带状或斑片状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对比剂增强检查T1WI有明显强化,病变处于活动期;Ⅱ型:T1WI为高低混杂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或高信号,病变处于移行期;Ⅲ型: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或较低信号,脂肪抑制成像呈明显低信号,提示病变处于稳定期;Ⅳ型:T1WI、T2WI 均为低信号,是骨硬化的结果,提示病变进入痊愈期。
3.3? 终板软骨炎的临床意义?
1997年,Buttermann等[9]认为终板病变是下腰痛的来源,尤其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