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与旧的适应”
摘要: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戴望舒对中国传统诗词有益资源的择取和现代西方诗艺的吸纳,创作了独具个人艺术特色的象征主义诗歌,给当时的中国诗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戴望舒的象征主义诗歌不仅打破了当时中国新诗“已成的秩序”,向“理想秩序”又迈进了一步,而且还丰富了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体系。
关键词:传统; 现代;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诗歌
中图分类号:I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承续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有益质素,还融化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手法,其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感觉经验的独特性和诗艺技巧的创造性,在当时的新诗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引领了一种新的风气。他以记忆、梦想和回返等方式来展开诗歌,抵达现代的策略,又使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迥异于之前李金发、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等初期象征主义诗风,被称为“中国化的象征主义”、“中国新诗第二次整合的界碑”。然而,无论是对中国传统诗词的发掘,还是对西方现代诗艺的开掘,在戴望舒为数不多的诗歌创作和仅存的几篇诗论中都显示了他对“传统”和“现代”的独特选择和创造性的转化、融合,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带来了新的气象。
一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大概开始于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四年之间。1929年4月,上海水沫书店出版戴望舒自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内收二十六首诗歌,编为《旧锦囊》、《雨巷》和《我底记忆》三辑。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戴望舒自编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全书收集了1929年出版的《我底记忆》中《我底记忆》辑中的诗作七首和1929年后至1932年留法前的诗作三十四首,共计四十一首。书末附录《诗论零札》十七条,诗集由杜衡作序。1937年1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了戴望舒自编的第三本诗集《望舒诗稿》,诗集收辑了《我底记忆》与《望舒草》两集的全部作品和未发表过的《古神祠前》、《见毋忘我花》、《微笑》、《霜花》四首诗,全书共收诗六十三首。书末除附录《论诗零札》外,还附了自己译为法文的诗六首。1948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戴望舒自编的第四本诗集《灾难的岁月》,诗集收辑了戴望舒1934年5月至1945年5月抗战胜利前夕的诗作,共二十五首,都是以前未曾编集出版过的。
综观戴望舒四本自编诗集包括后人所收集的佚诗,其诗作中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到艺术表现方式,都呈现出非常鲜明的对中国传统诗词的吸收和接纳。早年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中《夕阳下》意象的选择非常有代表性。晚云、残月、古树、落叶、衣角、荒冢、晚烟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中已经形成为相对稳定的符号系统,潜移默化的存留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而《雨巷》一诗中的“丁香”更是经典意象,它与幽怨、美丽的姑娘结合在一起,更是代表了一种美好、高洁的理想。类似的古典诗词意象在这一本诗集的其它诗作中频繁的出现,如《寒风中闻雀声》中的“枯枝”、“高楼”、“华鬓”,《流浪人的夜歌》中的“怪枭”、“饥狼”、“残碑断碣”,《山行》中的“朝霞”、“啼鸟”、“征衣”、“山径”,《残花的泪》中的“古园”、“蝴蝶”、“香泪”,《秋天》中的“歌吹”、“猎角”、“浮云”等等。而在第二部诗集《望舒草》的《旅思》一诗中,诗人撷取芦花、征泥和促织等古典诗文意象,成功的转化了传统诗词中的思乡主题,写下了游子“栈石星饭的岁月,/骤山骤水的行程”,试图在浪迹天涯中寻求心灵安慰的思乡情绪;而《深闭的园子》构筑了一个“花繁叶满”却“静无鸟喧”被废弃的园子,主人却在“迢遥的太阳下”奔波,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游子对家的思念;《印象》一诗通过“幽微的铃声”、“小小的渔船”、“古井的暗水”、“颓唐的残阳”来抒写一种寂寞凄清的情绪,回荡着浓浓的古典情调;《烦忧》一诗不仅用了古典诗歌中不规则的平仄、对仗(虽然是白话新诗的形式,但仍可看出是对律诗形式的转化),同时还利用旧体诗回环复沓的手法(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使这首短诗读起来有余音袅袅的韵味;《古神祠前》虽然是第三部诗集的作品,但却属于早期诗作。诗中的蜉蝣、蝴蝶、云雀、鹏鸟等意象都来源于《庄子》篇章,同时这些意象也是作为典故,运用比兴手法来表现诗中说话人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和失落的愁怀(终于,绝望地,/它疾飞回到我心头/在那儿忧愁地蛰伏);《灾难的岁月》是戴望舒最后一部自编诗集,《古意答客问》从题目到题旨充斥“古意”,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道家情怀弥漫于整首诗中;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