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哥”词族探微
   摘 要:本文探讨新兴语言现象“X哥”词族的成因、构造、句法功能及特点。成因包括语言内部的原因和语言外部的原因。构造包括“x”的词性、“x”的音节、“x”的填充原则和“x”的造词法。句法功能部分探讨了“X哥”词族在句子中可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这种特殊用法。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对“X哥”语义的合成性、句法的凝固性和语用的独特性进行了归纳。在文章最后还对“X哥”词族存在的价值和问题作了总结,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X哥”词族 成因 构造 句法功能 
  一、引言 
  “X哥”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词族,有愈用愈热之势。无论是在网络、纸媒,还是口语中,“X哥”应用都很广泛。学术界对“哥”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张清常(1998)在他的遗作中就对“哥”的词义进行了梳理;黄树先(1999)在《“哥”字探源》一文中,对“哥”字的来源作了探索。进入21世纪,随着“哥”字用法的发展,对“哥”字的研究成果也多起来。叶欢(2007)就传统“X哥”中的“一哥/一姐”现象进行了研究,这是较早探讨“X哥”词族的文章。张婷(2008)《常用词“兄/哥”的发展与演变》一文,详细讨论了“兄和哥”两字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和意义变化。2009年,“犀利哥”一词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对网络词汇“X哥”词族的研究兴盛起来。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X哥”进行了研究:李森、许家权(2010)从传媒的视角分析了犀利哥走红的原因;林琳(2011)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网络流行语“哥”;金廷显(2011)从模因论的视角谈了“XX 哥”类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张月辉(2011)从语义文化的角度分析了“X哥”。相关的研究还有涂海强、杨文全(2011)的《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叶晨的(2011)《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起源》;赵邦华(2011)的《“X哥(姐)”结构的认知探讨》;霍晶晶(2010)的《剖析以“犀利哥”为典型的“哥”词族》;梁成功(2012)的《突显理论视角下的“X哥”“X姐”结构分析》以及邹晓玲(2012)的《流行语“X哥”的语言学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哥”的语义演变及“X哥”词族提供了指导。但是,语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X哥”词族作为网络流行语,其变化更是迅速。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X哥”词族的成因、构造、句法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X哥”词族提供借鉴。 
  二、“X哥”词族的成因 
  (一)“哥”字语义的变化 
  涂海强、杨文全(2011)①指出,“哥”的语义衍生、泛化路径是:亲属称谓→类亲属称谓→泛亲属称谓→亲属称谓义脱落→男性义脱落。通过对“哥”的用法的义素分析,我们发现“哥”的语义正在虚化、泛化,其语义特征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 
  表1:“哥”字义素变化历程 
  所含义素变化过程 例 证 
  本义 帝呼宁王为宁哥。(《酉阳杂俎》) 
  [+血亲]脱落 晋王深信之,即厚给田宅,任赐锦衣玉带,军中目为“刘二哥”。(《旧五代史》卷十三 列传第三) 
  [+年长]脱落 明清时期称呼比自己小一辈的男孩,也常叫“哥”。并出现了“哥儿”的用法,用于称呼官僚或有钱人家的男孩,不论年龄大小。如西门庆与李瓶儿的儿子就叫“官哥”。 
  [+亲属]脱落 巴哥(指称开巴士的男子)、吧哥、兵哥、的哥、空哥 
  [+尊敬]脱落 侃哥、款哥等都附加了调侃义 
  [+男性]脱落 “春哥”“曾哥”用来指代具有男性性格的女性形象 
  [+人类]脱落 “吸力哥”指的是 F-16战机;“7哥”指的是新海尔简爱系列产品 
  由“哥”字的发展历程和义素的分布来看,“哥”字的限制性的义素正在逐渐的脱落,对“哥”字的限定也越来越少,导致其用法呈现出宽泛化、随意化的倾向。 
  (二)“-哥”格式的形成 
  “X哥”格式之所以能够成型,除了“哥”字词义的虚化和泛化外,还与“-哥”式双音节词的出现有很大关系。 
  “的哥”一词的流行及表示一类人身份的双音节词“-哥”的大面积出现,表明“哥”已取得了类词缀的功能。“-哥”中的“哥”具有实义虚化、位置固定、结构能产等特点。这为新兴词族“X哥”的出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基础。 
  涂海强、杨文全(2011)①首先提出了将李宇明的“词语模”概念引入对于“X哥”词族的考察之中,指出“哥”是“模标”,是词语中不变的词语,“X”则为“模槽”。“犀利”“大衣”“毯子”等词则能进入模槽成为槽语,从而构成新词。从“哥”字用法的初始阶段,已经生成了“X+哥”的词语模,只不过由于“哥”字义素的限制性,这一格式的词语能产性很低。随着限制性义素的逐渐脱落,特别是随着[-亲属]义的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